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年鉴

中共扬州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12-17 访问量:

重要会议
■市委六届三次全会 7月30日,中共扬州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会。会议学习贯彻胡锦涛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主要领导关于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指示;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聚力建设“三个扬州”(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启建设世界名城的新征程。
市委书记谢正义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三个扬州”,奋力开启建设世界名城的新征程》的工作报告,总结上半年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新进展,要求以全面实施“十大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沿河地区加速崛起计划、推进沿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计划、“一体两翼”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社会管理与创新行动计划、文化标志性工程建设行动计划、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行动计划)为抓手,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谢正义强调,要持之以恒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沿江地区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沿河地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中共十八大召开营造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组织中共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推进民生幸福提升工程,落实、兑现民生“1号文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就做好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苏 鹏)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 12月23日,中共扬州市委召开六届四次全会。会议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2年工作情况,研究确定2013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加快“两个率先”,推进“八项工程”(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开创“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新局面。
市委书记谢正义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开创“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总结市委2012年工作,要求全市在2013年工作中,准确把握扬州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总依据;准确把握沿河地区力争到2015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沿江地区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区到2015年展现名城新形象的总任务;准确把握“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强化基本、扎实开局”的总基调;准确把握2013年工作的总要求,推动扬州更好更快发展。
谢正义强调,要从6个方面入手抓推进、抓落实。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夯实基本产业;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基本载体;三是推动融合发展,优化基本格局;四是坚守城市个性,彰显基本特质,致力传承和彰显古城文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扬州成为一座独具中国韵味的城市;五是突出幸福导向,提升基本民生,巩固基础性民生,推进保障性民生,提升发展性民生;六是深化改革,创新基本体制。
谢正义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作风建设与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传达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经济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对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再推进、再落实;二是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现场办公力度;三是尽早制定实施2013年招商计划;四是重点做好各类企业经营状况特别是资金情况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稳定、职工稳定;五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苏 鹏)

重要决策

■推进民生幸福工程 1月3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提出29条意见:1.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2.大力鼓励扶持自主创业;3.不断提高劳动报酬水平;4.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工程;5.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6.大力推动美好城乡建设;7.逐步统一市区民生标准;8.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9.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10.重视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11.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12.持续推进菜篮子工程;13.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4.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15.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16.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7.系统改善市区公共交通;18.大力实施清水活水工程;19.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性设施;20.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涵育;21.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22.大力改善居住条件;23.不断完善优质教育体系;24.切实提高教育帮扶水平;25.加快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6.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场所建设;27.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28.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扬州;29.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苏 鹏)

■加强薄弱村“四有一责”建设 3月25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全面提升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水平的意见》,提出5个方面措施:1.围绕构建持续稳定的增收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力度;2.围绕健全设施完备的活动阵地,进一步发挥便民服务中心功能;3.围绕建设“四网齐全”(互联网、有线电视、电子政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视讯平台)的信息网络,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4.围绕培育群众拥护的“三强”(经济发展能力强、民主法治素质强、促进和谐本领强)带头人,进一步提升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服务农民致富、提升公共服务、实施民主管理等“五项能力”;5.围绕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三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组织领导。
(苏 鹏)

■推进沿江地区融合发展 6月9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沿江地区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沿江地区发展4项重点工作:1.强化引导,推进沿江地区空间有机融合;2.统筹安排,提高沿江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3.错位发展,促进沿江地区产业优势互补;4.共建共享,推进沿江地区城乡一体化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苏 鹏)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行动 7月12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扬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2012-2016)》,提出8条工作举措:1.打造充分就业城市,逐步优化就业结构;2.大力推动创业,鼓励更多的劳动者创业致富;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经营收入;4.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5.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6.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7.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减少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支出;8.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苏 鹏)

■推进沿河地区发展 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推进沿河地区加速崛起行动计划》,提出7项主要任务:1.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优化沿河地区空间布局;2.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3.推进工业集聚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4.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扩容升级;5.加强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6.推进公共事业均等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苏 鹏)

■推进“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 12月30日,市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开创“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新局面的意见》,提出6条发展路径:1.坚持项目为王,打造综合实力强盛的城市;2.坚持人才为纲,打造国际人才荟萃的城市;3.坚持生态为基,打造自然环境秀美的城市;4.坚持文化为魂,打造人文魅力彰显的城市;5.坚持精致为要,打造形态功能宜人的城市;6.坚持民生为本,打造人民生活幸福的城市。明确6项重点举措:1.夯实基本产业;2.打造基本载体;3.优化基本格局;4.彰显基本特质;5.提升基本民生;6.创新基本体制。
(苏 鹏)

宣传工作


■理论学习与研究 开展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制定《2012年度市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市委中心组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专题学习计划》《市委中心组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计划》。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林坚、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社长李本刚、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张世平、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等高层领导和专家为市委中心组授课。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制定《2012年度扬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开展“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学习能力”、“四学四提升”(学理论提升思想素质,学法规提升政策水平,学科学提升创新能力,学业务提升发展本领)、“经典精读”、市民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市委办公室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领导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市委常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将述学纳入县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内容;成立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企业党组织建设、村镇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建设等4个领导小组;制定《扬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县(市、区)、开发区党政正职考核内容,纳入市级机关综合考评内容。加强分类示范机制建设。邗江区委、八桥镇党委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全市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级示范点30个、县级示范点160个。加强宣传引导机制建设。出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宣传报道方案》,在《扬州宣传》开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专刊,编印简报35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载体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基地20个,市检察院预防腐败警示教育基地等3家单位被命名为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建立1200多人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仪征大学生村官宣讲队、邗江领导干部百村讲座宣讲团获评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推进讲坛、学堂建设,做好“新知学堂”“市民论谈”“社科学堂”“扬州讲坛”等40多个讲坛、学堂指导管理工作,“新知学堂”获评江苏优秀讲坛;创新冬训工作,出台《扬州市农村党员干部冬训工作制度》,开展“结对联训”主题活动和冬训工作创新项目评比活动。学习宣讲中共十八大精神。市委、市委办公室分别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制定《市委中心组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计划》《十八大精神宣讲方案》《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赴基层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方案》,成立中共十八大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江都区渌洋湖村党委书记张福龙先进事迹调研、江都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市委宣传部获评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江苏扬州市建立民间艺人评职称常态机制 大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被中央宣传部《宣传工作》第53期刊发。
(赵雪艳)

■新闻宣传 市委宣传部全年组织中共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国、省、市人大、政协“两会”等重要会议,中国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简称“烟花三月”节)、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简称运博会)暨世界运河大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市、“扬州好人”、民生幸福、社会管理等专题宣传。围绕“名城扬州携手世界名企”活动、扬州泰州机场首航、2012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活动等,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宣传。组织策划14期《市民论谈》节目。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舆情稳控工作的意见》和相关考核办法。召开加强和改进全市互联网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简称“走、转、改”),开展“新春走基层”等系列活动。举办扬州市新闻界庆祝第13个记者节系列活动。境内外各类媒体全年首发扬州稿件近2000篇。加强网络宣传。网络发布关于“烟花三月”节的新闻报道(含视频、图片)5000多条、相关中文网页(包括新闻、博客、微博客、帖文等)约8万条,国内知名网站首发、转载关于运博会的新闻和帖文2万多条(次)。“烟花三月”节和运博会专题网页累计访问量超过600万人次。1月9日,举行“微扬州”上线暨“扬州发布”开通仪式。至年底,“扬州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发布信息5700多条,吸引粉丝70万人次。编发《舆情专报》21期、《舆情日报》127期,向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单位)口头或书面通报网上舆情200多次,在全国各大网媒上处理负面舆情30多起。与江苏广电总台国际频道合作拍摄《文化扬州》《运河名都•活态传承》等文化专题片。编写《中国城记》系列丛书扬州篇。在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美中信使报》开辟为期一年的扬州宣传专版。举办中韩摄影作品联展。2012年,市委宣传部获人民日报社颁发的“舆情监测管理奖”。《扬州日报》刊发的《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获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赵雪艳)

■文化建设 制定《中共扬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按照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推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工程通过省委督察组检查,扬州市文化建设工程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五。在江苏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电视剧《潮人》、电影《建党伟业》《少年邓恩铭》、小说《震动》、歌曲《乡路上的青春》《数鸭蛋变奏曲》、扬剧《青春树》、木偶剧《葫芦娃》、广播剧《竞选十日》《父亲》等10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奖金101万元。完成文汇阁遗址广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制定出台《扬州市文化标志性工程行动计划》,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2012年,扬州市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赵雪艳)

■宣传队伍建设 实施文化人才支撑工程,加快建设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依托全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推荐1人申报紫金文化奖章、8人申报全省“五个一批”人才(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高学术造诣、联系实际的理论专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专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一批既懂宣传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15人申报全省青年文化人才,并组织上一批次“五个一批”人才到清华大学培训、到美国深造。6月,在复旦大学举办文化产业高级研究班,培养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开展基层宣传文化人才轮训,全市100多名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分7期参加全省宣传委员培训班。8月,举办对外宣传工作培训班、网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等;10月,举办文明创建专题培训班;11月,举办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政工干部专题培训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新闻、文艺、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开展“走、转、改”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报社、广电等部门设立“走、转、改”专题,刊(播)发一批反映基层情况,体现新文风、新作风的优秀报道。
(赵雪艳)

■“微扬州”上线暨“扬州发布”开通仪式 1月9日,“微扬州”上线暨“扬州发布”开通仪式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微扬州”是扬州市与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共同打造的微博平台,是省内首个利用国内主流新闻和商业网站集群打造的地方微博平台。“扬州发布”为在该平台开设的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赵雪艳)

■扬州市暨高邮市“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1月9日,扬州市暨高邮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高邮市郭集镇大剧院启动。启动仪式上,市委宣传部领导为市“三下乡”服务慰问团文化艺术、农业科技、卫生计生、法律爱心等4个分团授旗;市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联合表彰2010-2011年“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扬州供电公司等单位向郭集镇现场捐赠近10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支持郭集镇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市曲艺研究所等为当地群众慰问演出。(赵雪艳)

■第八届“幸福扬州•扬州市民日” 5月2日,扬州市开展第八届“幸福扬州•扬州市民日”活动,分别举办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百寿宴”、综艺文化广场活动、瘦西湖风景区游园、千人围棋比赛和万人健身演示大会等活动。(赵雪艳)

组织工作


■人大、政府、政协换届 4月底,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和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结束。换届后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2岁;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5%以上,熟悉经济、管理、法律工作的干部占60%以上,并按规定配备年轻干部、女干部。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换届考察工作。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人事方案,组织换届选举,统筹调配39个市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新一届市人大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4岁;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8岁,其中45岁以下的干部2人、40岁左右的干部1人;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3岁;中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平均年龄49岁。选举产生新一届省人大代表47人。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加强党性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研究制定2012年县(市、区)党政正职考核办法,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巩固、深化换届工作成果。(杨 俊)

■基层组织建设 出台《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定星晋级、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等“六大行动”,推进农村“富民党建”、非公有制企业“活力党建”、社区 “和谐党建”、机关“效能党建”,开展“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等争创活动。扬州市3人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党委、广陵区文昌花园社区党委、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党委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联动,全年集中培训党员1.28万人。创新开展16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通过组织设置体现“差别化”、社会管理实行“网格化”、服务群众采取“组团式”、有效激励运用“星级化”、共建模式构筑“同心圆”等措施,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该项工作获评2012年全省组织工作十大优秀创新创优成果。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全市建成标准厂房92.6万平方米,宝应、高邮80%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目标,其他县(市、区)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目标。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96.4%。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行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评出“五星级”党组织1059个。推行“第一书记”制度,选派208名机关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制定党建工作创新工程考核办法,纳入县(市、区)和市级机关部门考核范围。推行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1378个村(社区)、89个乡镇(街道)、6个县(市、区)党组织书记完成党建工作专项述职。2012年,全市发展党员9352人。至年底,全市有基层党组织1.46万个,其中基层党委408个、党总支1179个、党支部1.30万个;有党员28.81万人,其中农村党员16.32万人、城市街道党员2.09万人、非公企业党员3.52万人。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82.0%,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96.4%。全市党员中,45周岁及以下党员11.27万人,占39.1%;大专以上学历党员9.94万人,占34.5%。(杨 俊)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市委实施意见精神,抓住换届、公选、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等契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换届工作中,规范推荐提名办法,通过比选产生4名县(市、区)委书记和区长人选,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和科学发展实绩的考核,探索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法途径。组织实施公开选拔副处级和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重基层、重实绩”的导向、“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融入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各个环节,差额产生20名副处级和50名副科级干部。启动实施公推比选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出台专项意见,推进市级机关部门与开发园区之间的干部交流。组织对市级机关到园区和企业挂职干部进行综合考评,遴选产生新一轮15名挂职干部;跟踪、掌握干部在服务重大项目中的表现,为考核选配提供依据。加强对县(市、区)党政正职考核,制定 “党建工作创新工程”考核细则,分别于7月和11月对县(市、区)党政正职进行预考核。完成“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问题研究”、“贯彻落实中组部‘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重点课题。系统总结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选编《扬州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案例汇编》。
(杨 俊)

■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 市委印发《全市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思想解放、组织保障、能力素质提升、作风锤炼、群众评议、督查考评问责“六大行动”,推进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思想解放行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各地、各单位围绕“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出台《扬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问责办法》《扬州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扬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开辟《推进重大项目》《稳中求进,项目支撑》等媒体宣传专栏。推动年轻干部到一线实践锻炼,选派100多名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基层一线任(挂)职,选派市级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60名初任公务员到高邮农村任职锻炼,市、县联动选派208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将领导干部下基层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正职考核和市级机关部门年终考评内容。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项目制度。开展“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党组织”“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争创活动。组织“三公开三报告”(公开事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向组织报告、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向服务对象报告)电视直播活动,加大治懒、治散、治庸力度。 (杨 俊)

■干部教育培训 实施“引领转型发展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年初,召开扬州市干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编发《2012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2012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主要项目一览表》,明确全年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举措。选调换届后新任职干部、关键领域和重要岗位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学习,接受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组织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修班、赴同济大学建设世界名城专题研修班、赴复旦大学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等10多个班次,推动各级干部开阔眼界、思路和胸襟。12月14日起,举办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轮训班,全市市管县处级领导干部、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近700人参加轮训。推动各地、各部门集中开展轮训,并在“扬州市党政干部网上学习城”网站开辟专栏,组织一批学习课件供选学。加大跟班管理、组织考学力度,召开学员学习汇报座谈会10多次,交流学习培训心得,汇编学习培训成果,放大培训效应。中组部《组工信息》第149期介绍扬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
(杨 俊)

■人才工作 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市“绿扬金凤计划”等重点引才工程,全年资助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22人、优秀博士人才133人。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大会,出台《扬州市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意见》《科技和金融结合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 推进企业人才加速集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组织各地开展2012年度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博士人才、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调研,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引才公告。组织到境内外人才集中地推介政策、招引人才,全面展示扬州市引才环境,推动人才和智力合作。截至2012年底,累计有26名“千人计划”专家落户扬州。2012年,全市有42人入选省“双创计划”,35人入选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个团队入选省“创新团队”。全市评选产生2012年拟资助的“绿扬金凤计划”创业创新领军人才80人、优秀博士人才9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0%、27%。成立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在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年联系、慰问各类高层次人才500多人次,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集中体检和免费疗休养活动,营造尊才、爱才、育才的氛围。(杨 俊)

■大学生村官工作 启动大学生村官“111成才优才计划”,在5年内培养1000名村(社区)“两委”(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居)委会)正职后备干部、10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1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加强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选拔、管理等工作,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3月起,组织2012年选聘大学生村官“重点高校行”和集中选聘活动,采取驻点实践、面试面谈、综合考察的方式选聘“985工程”院校优秀毕业生,新选聘250多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推动各地开展大学生村官2011年度考核,落实相应奖励政策。组织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和各类创业培训。9月,启动实施“百名村官任‘乡官’计划”,通过报名和资格审查、素质评价、笔试、面试、差额考察、常委会票决等程序,从全市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50名副乡(镇)长、街道办副主任。至年底,全市有13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完善创业帮扶机制,用好市财政每年500万元创业奖励资金,分3批选派30名大学生村官到台湾学习研修,成立全国首家大学生村官创业产品展销中心,推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全市有570名大学生村官创办260多个项目,吸纳4000多人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4200万元。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召开全市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表彰第二届“十佳大学生村官”。为省聘大学生村官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待遇,鼓励他们安心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多次报道扬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杨 俊)

纪检监察


■概述 2012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务实创新,实施重大项目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点督查,开展“三公开三报告”电视直播活动,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大监督”机制建设,打造“清风扬州”廉政文化品牌,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探索实践“五查环扣”办案新模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反腐力度,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2012年,中共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市纪委)、市监察局获各类表彰14项,其中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大监督”机制建设和“三公开三报告”电视直播活动获省纪委创新奖。(朱 娟)

■推进重点工作 2012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中央、省确定的水利改革、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10项内容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市纪委会同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监督检查保障房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分配机制、退出管理、廉政建设等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3万套、竣工4433套,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7%、127%。会同市环境保护局开展违法排污企业整治活动,取缔和关闭“五小”(小化工、小电镀、小水泥、小冶炼、小砖瓦)企业。会同市国土资源局专题督办违规审批建设用地、违法用地、违章建房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439次,追究40人党纪、政纪责任,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复检、生态市创建、村庄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
(朱 娟)

■督查换届工作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市换届工作纪律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县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联动,聘请选人用人风气监督员122人,全程参与、全程督查换届工作。市、县、乡三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风气测评满意率均为100%。《中国纪检监察报》登载《风清舵正好远航——扬州加强换届工作纪律监督纪略》,介绍扬州市换届工作纪律监察工作经验。(朱 娟)

■化解矛盾隐患 2012年,市纪委开展“四项排查”(排查突出信访问题、排查有风险预警的项目、排查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信访值班制度,做到领导接访到位、排查化解到位、人员稳控到位、应急预案到位、执纪督查到位,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实现全国“两会”及中共十八大期间中央纪委零上访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求,强化参与管理的力度、程度和深度。省纪委在扬州市召开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现场会,肯定扬州市做法。
(朱 娟)

■派驻督查重大项目 2012年是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市纪委出台重大项目监督检查实施意见和问责办法等制度,成立4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对28个1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监察。加强与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单位)合作,开展重大项目联动、联合督查。全年开展重大项目督查328次,提出问题175个,帮助协调解决问题47个,发出整改通知43份、问题督办单2份,推进项目建设。编制《重大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规范性操作手册》,规范派驻工作。(朱 娟)

■扩大“清风扬州”品牌效应 2012年,市纪委面向全国征集“清风扬州”形象标识。经评选,安徽省萧县付二虎的作品被选用。新建廉政文化展示馆,展示扬州廉政文化脉络、清廉历史、现代勤廉典型和廉政文化产品、作品,开展各类廉政主题教育活动。将《扬州纪监》和《扬州反腐倡廉研究》两本杂志合并为《清风扬州》。开辟《扬州日报•清风扬州》专版,展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绩,全年刊出12期。开设《清风扬州》电视专栏,全年播出48期。精选15个廉政文化景点,打造“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之旅项目。全年有100多批次近3万名党员干部参加“清风伴我行”活动。全年有26个系统318个单位2.4万人到预防腐败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市纪委牵头主办首届中国大运河城市廉政文化联席会议暨中国大运河城市廉政书画展,京杭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参展。
(朱 娟)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制定《关于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扬州市党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等制度。深化制度廉洁性评估,全市评估152件规范性文件,其中废止21件、修改85件。开展“重温申请,保持纯洁,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活动。制作警示教育片《水浊腐生》《绝不容许玷污党的纯洁性》,召开全市保持党的纯洁性专题报告会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警示教育大会。开展新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政培训,对60名新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廉政谈话。举办5期反腐倡廉建设互动平台活动。
(朱 娟)

■政风行风建设和专项治理 开展12个公共服务行业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举办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行风热线”联动户外直播活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12个基层站所受省表彰。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纠正、处理违规公务用车983辆,清理违规车辆52辆,修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开展商场、物流、银行、电信、教育、涉农等6个领域收费专项治理,银行系统清退各项不合理收费1800多万元,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对489项资费套餐进行简化、优化和清理,教育、涉农领域清退不合理收费96.7万元。深化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查找和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乡镇项目招投标监督改革,制定《农村小型公益项目招投标程序》及其实施细则。清理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等问题,强化资质资格动态管理。全市开展招投标工作检查191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10件,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公款出国(境)管理。查处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朱 娟)

■行政权力电子监察 2012年,扬州市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升级改造。结合工程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搭建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审批立项建设项目监察全覆盖,重点对28个1亿元以上项目和97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管理、重大变更、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电子监察。每季度通报47个市级机关部门5000多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情况,运用电子监察数据结果,督促所有行政权力上网运行,初步形成严密、有效的内控体系。全市行政权力电子监察规范被确定为全省标准。中央电视台《理论热点面对面》栏目报道扬州的经验做法。(朱 娟)

■案件查处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年接收信访举报1898件(次),立案616件,其中县处级干部案件4件、乡科级干部案件50件,给予446人党纪、政纪处分,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800万元。创新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模式。打造“五查环扣”(先期进行线索排查、充分准备初步核查、严把立案关口审查、全力以赴开展调查、案管审理双重督查)办案新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做到重大典型案件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总结,查找案发原因和制度漏洞。全年下发监察建议书6份。做好对发案单位的回访工作,督查发案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制度12项。(朱 娟)

■“三公开三报告”电视直播活动 督查2012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76个民生幸福工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举办“三公开三报告”电视直播活动。组建10个由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任组长的联系组,加强与项目承办单位联系,指导工作。通过电视投票的方式确定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扬州供电公司等8个部门(单位)分3场参加“三公开三报告”电视直播活动,现场质询、现场监督、现场评议、现场公布测评结果。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对该项活动作专题报道。(朱 娟)

■农村党风廉政“大监督”机制建设 系统总结以民意、民生、民权、民利、民主和民风等“六民监督”为架构的农村党风廉政“大监督”机制,出版《农村“大监督”机制探究》。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村“大监督”机制建设。该项工作获2011-2012年度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朱 娟)

■深化党务公开 推进全市深化党务公开工作,制定深化县(市、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要求组织常态化、目录规范化、载体多样化、制度系统化、监督经常化、资料档案化。总结江都、仪征两地县(市、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经验,扩大试点工作面,向乡镇拓展延伸。组织开展党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考核,并进行党务公开示范点申报、验收。全市有100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党务公开示范点。扬州市被省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为全省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联系点。
(朱 娟)

■深化“一把手”汇报工作 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完善市委全委会集体‘问廉’县处级党政正职的“一把手”汇报工作。在参加汇报人员的选择上,发扬党内民主,由市委委员、纪委委员和部分党代表投票,确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和党委书记、市水利局局长、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等5名县处级党政正职领导参加汇报;在调研内容上,增加“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和“三公经费”(因公出国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使用情况;在调研对象上,增加参加汇报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在汇报会的组织上,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由扬州网全程直播汇报会情况。强化对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提升汇报整改效果。(朱 娟)

统战工作


■开展“同心”活动 2012年,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市委统战部)围绕“同心”主题,在全市统一战线开展“同心同行,创新扬州助推系列行动”“同心同行,共建和谐”“同心同行,走进基层走进统一战线成员”活动。联合扬州大学统战部组织部分专家教授到宝应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春江社区、新城西区大刘社区、高邮市三垛镇等地开展“共建和谐”系列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55次,服务群众8万多人次,捐赠财物27.6万元。(向元华)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市委统战部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等议题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36篇。建立挂钩联系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制度,走访江苏嘉捷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江苏赛格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爱克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等1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组织扬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专家服务团专家到仪征、广陵等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咨询服务。联合市工商业联合会举办扬州市青年企业家沙龙;支持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市投资商会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发挥香港扬州同乡会等平台作用,加强与海内外重点社团和重点人物的联系交流,全年接待到扬州考察的海内外团体10多批、重点人物200多人。联合香港人才交流中心和扬州大学,在扬州实施2012香港大学生内地实习交流计划。(向元华)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按照省委关于省政协换届工作的要求,推荐 19名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协委员。推进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推荐一批党外人士代表担任新一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市、县两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党外干部,市级机关11个必配部门中有9个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市中级法院和市检察院分别配备党外副院长和党外副检察长。完成市工商业联合会换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第20期党外干部培训班,选派5名县处级以上党外干部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向元华)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排查统一战线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做好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和教育引导工作,维护统一战线稳定。推动市级机关组织实施新一轮帮扶少数民族乡村项目,完成19个结对帮扶项目,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支持市民族宗教部门加强对乱建寺庙和农村、校园非法传教等问题的管理,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的重点难点问题,完成市佛教协会换届。协调解决“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向元华)

机关党建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2年,中共扬州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市级机关工委)召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现场推进会和创建示范点单位座谈会,指导机关面上工作,交流经验。培育典型。明确12个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引导示范点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成效。推荐市级机关党校、市检察院预防腐败警示教育基地申报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加强培训工作,强化培训效果,增强学员能力素质。全年举办4类9期培训班,培训机关党员、干部1016人。(任 灏)

■基层党组织建设 市级机关工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夯实机关党建基础工作。推行机关党建目标管理,按5个方面16个项目量化考核,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新建、换届的党组织实行公推直选。全年新建基层党组织15个,60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其中19个实行公推直选,调整党务干部111人。制定《市级机关发展党员工作意见》。全年发展新党员100人,办理111名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组织开展春节期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部门、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慰问特困家庭230多户。
“七一”前,组织230多名优秀党员和新党员代表,到烈士陵园参加宣读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活动。制定《关于机关党组织建立务实管用制度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建立一项以上务实管用制度。制定《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星升级工作意见》,要求市级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开展晋星升级活动。(任 灏)

■机关作风建设 坚持以服务项目建设为第一标准,调整、完善考评体系。召开部分重点部门(单位)座谈会,交流推动和服务项目建设经验。市级机关工委与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联合在市级机关59个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中开展群众最满意的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服务和推动项目建设。全年开展2轮明察暗访活动,汇总暗访情况,向存在问题的部门(单位)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问题。全年编发机关作风建设简报25期,协调处理人民群众来电来访、投诉8件,办结率87.5%。(任 灏)

■党风廉政建设 市级机关工委分别于3月20日、23日召开市级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座谈会和市级机关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工作座谈会,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开展反腐倡廉“电教月”活动,推荐反映清正廉洁先进模范事迹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电教片17部。市直机关8000多人次观看电教片。组织“读书思廉”征文评选活动,收到征文131篇,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组织奖5个,《机关党建》专辑刊发获奖文章。全年受理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违纪案件7件,结案率100%,其中开除党籍5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任 灏)

老干部工作

■概述 2012年,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落实离退休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组织老干部文体活动,发挥老干部作用。加强创新创优和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文化年活动”和宝应县委老干部局“成立关爱联盟,让余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生辉”获2012年度全省老干部工作创新创优优秀成果奖。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全年完成调研课题27个,11项调研成果受到省委老干部局嘉奖,其中《浅析扬州老干部工作四次重要创新和影响》获全省纪念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年来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市委老干部局、邗江区委老干部局获2012年度全省老干部部门信息工作一等奖。截至12月31日,全市有离休干部2095人。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505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589人,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的4人、享受厅局(含副厅局)级待遇的111人、享受厅局级医疗乘车待遇的141人、享受副厅局级医疗待遇的288人、享受县处(含副处)级待遇的636人,80岁及以上的1845人。2012年,全市离休干部去世130人。(翁广琪 唐小月)

■落实政治待遇 春节期间,市领导走访慰问地市级老领导和在医院治疗的老干部40多人,全市各地、各部门走访离退休干部2000多人、离休干部遗属140多人。市委老干部局全年走访老干部500多人次。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扬州迎宾馆召开老干部新春茶话会,市领导与老同志共迎新春。2月22日,市委书记谢正义走访看望市四套班子老领导。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老领导意见。5月14-15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离休干部和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500多人参观考察上汽仪征分公司30万辆整车项目、扬州泰州机场、瘦西湖隧道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5月16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四套班子老领导实地参观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成果。6月起,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开展“走基层、看成就”参观考察活动, 5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观中共十七大以来扬州地方经济社会成就展。“七一”前后,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党章,重温入党誓词。7月下旬起,市、县两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举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专题辅导班。9月29日,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办公室、市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举办“学党史、庆国庆、喜迎十八大”离退休干部座谈会。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全市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11月底,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培训班,100人参加培训。市委老干部局全年编发学习资料4期6000份,指导老干部学习。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全市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和完善组织区域化、载体多样化、资源社会化、活动人性化、管理柔性化的创建格局,并以邗江区为试点,成立52个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对成绩突出的16个离退休干部“五好”(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党支部和24名“四好”(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发挥作用好、保持本色好)老干部党员进行宣传表扬。(翁广琪 唐小月)

■落实生活待遇 3月,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对全市中共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大检查。做好改制单位老干部工作。开辟“离退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为老干部提供优先医疗服务。2012年,市委老干部局3次召开市直部门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会议,协调社保中心为6名无工作离休干部遗属解决医保问题。1月起,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志愿者开展“助老读党报,学老跟党走”活动,为老干部读党报党刊。3月,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增设老干部馨语聊吧,聘请心理咨询师为老干部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10月中旬,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市级机关离休干部和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600多人参加健康体检。10月22日,市委老干部局在曜阳国际老年公寓设立老干部活动站。全市新建成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部省级示范点3个(宝应县安宜镇世纪园社区、仪征市真州镇梓潼社区、邗江区石油山庄社区),累计建成5个;建立社区老干部工作指导员队伍7支,有成员122人;建立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志愿者队伍100多支,有成员2000多人。
(翁广琪 唐小月)

■开展文体活动 全市围绕中共十八大召开和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30周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系列庆祝活动。3月27日,市委老干部局在高邮举办喜迎十八大扬州市老干部门球交流活动。4月5日,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党委、市美术馆在扬州市美术馆联合举办“春的信息”书画作品展。5月16日,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与香港老年书画协会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香港、扬州两地老年书画交流展,展出作品80多幅。“六一”儿童节期间,市老干部集邮协会联合市青少年集邮协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庆祝‘六一’ 老少同乐”集邮展。8月,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喜迎十八大老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作品160多幅。市老干部艺术团举办“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文艺演出10多场;9月28日,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庆祝全国第二个“敬老月”、江苏省第25个“敬老日”暨迎国庆老干部重阳节汇报专场演出。10月11日,市委老干部局在江都区举行全市老干部中国象棋比赛。10月16日,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在市文化馆联合举办“党恩颂”喜迎十八大老干部书画展,展出作品131幅。11月2日,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干部诗词协会等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放声高歌颂党恩”喜迎十八大诗歌吟唱音乐会。11月26日,市老干部太极拳队在新世纪广场与日本健康太极拳厚木之会会员进行切磋交流。12月,市老干部古筝队举行欢庆十八大专场文艺演出。市老干部艺术团表演的舞蹈《美丽的花溪》获市第四届“琼花奖”舞蹈比赛一等奖、全省老干部民族舞比赛一等奖,民乐合奏《喜迎春》获第七届扬州市群众文艺新作一等奖。(翁广琪 唐小月)

■发挥老干部作用 3月,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开展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回头看活动,完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3月9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离退休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三创”(创新、创业、创优)指导团联席会。11月22日,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市离退休干部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推进会,命名“扬州市离退休干部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点” 7个。年内,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在仪征陈集、邗江杨寿等地召开全市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创业现场会、观摩会,“三创”指导团指导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70多个。12月,《大学生村官报》撰文报道退休干部、市“三创”指导团团长沈广国先进事迹。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老干部报告团、关爱工作团、艺术团、诗词协会、书画研究会等文化社团开展“五送六进”(送诗词、送书画、送文艺、送书刊、送报告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系列活动。老干部报告团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为题材,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宣讲报告会140多场。
(翁广琪 唐小月)

党史工作


■概述 2012年,市委党史办公室(简称市委党史办)开展党史征编、研究资政和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全年征编图片资料500多幅、文字资料近50万字,出版党史书籍3本,撰写资政报告1份,举办宣传活动2次。举办党史工作人员培训班2期,130多人参训。(高忠林)

■党史“二卷本”编纂 2012年,市委党史办进行《中共扬州泰州地方史(1949-1978)》(简称党史“二卷本”)稿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召开4次座谈会,征求老领导、党史专家和社会各界对编纂党史“二卷本”的意见和建议。召开6次编纂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党史“二卷本”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月,形成党史“二卷本”征求意见稿。10月起,参考征集到的意见和档案资料,对党史“二卷本”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党史“二卷本”送审稿分4编19章,30多万字。(高忠林)

■党史资料征编 征编《红色足迹》画册。市委党史办到各县(市、区)实地调研革命遗址、遗迹,到北京、南京等地向当事人及其后代征集历史资料和图片,编辑出版《红色足迹》画册,收录红色遗址、遗迹77处,刊载图片300多幅、文字近10万字。征集反映改革开放后机关各部门工作成果的党史专题资料22篇43万字,编辑出版《潮涌滨江(第三辑)》。完成省委宣传部《秘战精英》组稿任务,组织稿件5万多字,反映扬州地下工作者斗争故事。征编《扬州革命烈士传》,搜集1000多名烈士名录,完成部分烈士传记初稿征编。到北京、上海、福建、广西等地,抢救性征集一批扬州地方党史资料。(高忠林)

■党史宣传教育 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9月,市委党史办与市新四军研究会、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的肌体,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为主题的“学党史 庆国庆 喜迎十八大”座谈会。12月,市委党史办与市新四军研究会、广陵区委党史办联合举行万福桥惨案悼念仪式。市委党史办为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举办党史讲座,向机关、驻扬部队、中小学校和部分街道赠送党史书籍1000多册。利用媒体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全年在《党的文献》《中国档案报》《大江南北》《世纪风采》《铁军》等报刊杂志发表党史文章20多篇,在《档案与建设》杂志开辟《中国共产党在扬州》专栏,宣传扬州地方党组织领导扬州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办好“扬州党史”网站,反映党史工作动态,传递党史知识。全年网站点击量2万多次。(高忠林)

■党史资政研究 市委党史办专题调研全市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人员撰写《江泽民同志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国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发展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艺政策的转变与发展》《扬泰地区打坝战的独特形式和经验启示》等理论文章,参加全省党史系统迎接十八大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其中2篇文章参加研讨会交流。《弘扬党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入选《全国党史文化论坛文集》。(高忠林)

■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开馆 4月4日,在江上青烈士诞辰101周年之际,扬州市举行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开馆仪式。市委书记、市长谢正义,江上青烈士亲属代表彭健明为史料陈列馆揭牌。陈列馆位于扬州市旌忠巷33号平民中学旧址,馆内分7个展厅,围绕“探索真理年代,爱国民主家庭”“投身革命,矢志不渝”“教书育人,播撒火种”“千里救亡,唤起民众”“开辟革命根据地,血洒皖东北”“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浩气长存、缅怀永远”等7个主题,展示江上青烈士生平。(赵雪艳)

党校工作

■教学工作 2012年,扬州市委党校推出新一轮干部轮训计划,制定专题轮训菜单,印发给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各部门,供干部自主选学。新建南京河西新城现代金融示范区、瓜洲高效生态农业园等实践教研基地8个。全年组织650多名学员到实践教研基地考察学习,开展现场教学11次。编写《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等教学案例28个。全年开展案例教学18次,学员参与率100%、满意率97%。完善“三双一员一实”(学员双向评价、正副班主任双人负责、班级学校双重考勤,组织部政治辅导员全程参与,学员到课率实名公布)班级管理模式。干部参学率99%,学员平均到课率95%。全年举办各类班次21个,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958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86%。2012年,市委党校与新疆新源县委合作举办新疆新源县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班2期,与北京铁路局党校合作举办中高级烹饪师培训班1期。扬州市委党校教育培训中心兰州大学远程教学班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班分别招生130人、30人,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扬州教学点新招学员70人。(钱存林)

■科研工作 2012年,扬州市委党校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指导主体班学员开展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47篇,从中评选出优秀调研报告18篇。围绕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13个调研选题,组建13个调研组,形成调研报告17篇,其中《210名处科级领导干部怎样看扬州当前经济社会问题》《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县委权力阳光运行新跨越》等7篇调研报告被报送给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与市内外科研协作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合作研究课题8个,其中“扬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课题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并通过专家评审结项。“组织工作科学化实践路径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优秀课题。学校专、兼职教师全年发表论文70多篇。在全省党校系统第七次科研工作会议上,市委党校获优秀科研立项组织奖。(钱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