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年鉴

专记

发布日期:2013-04-02 访问量:

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

 

■概述 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举办2011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简称“烟花三月” 节)。此次“烟花三月”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建设“三个扬州”(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举办经贸、旅游、市民文化等重点活动33项,宣传扬州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扬州国际知名度;推介扬州创新型经济发展蓝图,促进科技与产业合作;展示扬州开放、创新、精致、优雅的城市形象,推进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

节庆期间,全市签约协议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外资新项目125个,协议外资43.54亿美元,其中协议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3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8个;签约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民资项目67个,协议注册资本金124.7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协议注册资本金115.7亿元)。全市新开工、投产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3个(其中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注册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3个),注册外资27.53亿美元;新开工、投产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民资项目90个,注册资本金119.15亿元(其中总投入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注册资本金68.96亿元);签约科技项目77个。

节庆期间,2242名外商到扬州参加活动,其中867人参加4月18日的活动;6307名国内客商到扬州参加活动,其中1201人参加4月18日的活动;40名重要科技宾客到扬州参加活动。全市接待游客582.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境外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

(郁 堃)

 

■“烟花三月”节开幕式 4月18日下午,“烟花三月”节开幕式在瘦西湖万花园举行。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毛如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为开幕式剪彩。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程涛,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克罗地亚驻华大使安蒂·希莫尼奇,挪威驻沪总领事博雄,巴拿马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莫福杰,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荣誉总会长张汉文,台湾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太平洋集团总裁梁小雷,森萨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沃,马来西亚马中友好协会会长、完美(中国)日用品公司董事长古润金,韩国宇理集团会长尹喆柱,韩国Top Engineering公司会长金原南,新加坡第一家集团董事长魏成辉,潍柴控股集团总经理孙承平,市领导王燕文、谢正义、徐益民、洪锦华、王荣平等出席开幕式。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吴小莉主持开幕式。市委书记王燕文致辞,市长谢正义宣读《关于授予胡茂元等12位中外友好人士扬州市“城市贵宾”称号的决定》,王燕文、谢正义共同为城市贵宾颁发证书。(郁 堃)

 

■全省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启动 4月20日,江苏省内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市委副书记洪锦华、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龚怀进、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斌参加启动仪式并先后致辞。该项目2010年12月8日获国家电网公司批准,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发电并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11个子项目,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6个环节。(陈 健)

 

■中科院半导体照明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 4月20日,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江苏省科技厅、中科院南京分院、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年中科院半导体照明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中科院16家研究所、省内184家半导体照明企业和创投公司500多人参加对接会。会上,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李晋闽介绍半导体照明产业最新技术研发情况及“十二五”期间发展趋势,中科院所属27个课题组发布半导体照明产业衬底、外延、芯片、封装、散热、应用等环节最新研究成果32项。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286项,其中扬州市企业与中科院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53项。(陈 健)

 

■中国扬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大会暨中国软件出口(服务外包)峰会 4月21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政府及扬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网承办的2011中国扬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大会暨中国软件出口(服务外包)峰会在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召开。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权威机构,信息服务外包、软件研发、电信运营、数据服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旅服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近500人参加峰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谢渡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崑山、市长谢正义分别致辞,副市长闻道才作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推介,广陵区区长陈曦作广陵区信息产业专题推介。会议期间,举行扬州市级云计算平台暨“智慧扬州”先行实践区启动仪式;发布第七届中国软件出口(服务外包)排行榜并颁奖,广陵区人民政府获“2010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政府推进奖”;举行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项目签约和集中开业仪式,三宝科技物联网应用研发等20个项目签约,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汉云科技公司、联通物联网等12家企业集中开业。在随后举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陈国良、南京大学苏富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谢立、“1号店”首席执行官刘峻岭、江苏汉云科技公司董事长陈跃、鼎涛外包服务公司及中国外包网首席执行官齐海涛等从发展路径选择、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带动战略、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扬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陈 健)

 

■国际(扬州)电子书产业高峰论坛4月28日,扬州市举办2011年国际(扬州)电子书产业高峰论坛暨首届国际(扬州)电子书包应用峰会,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电子书产业链厂商近200人参加会议。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主持论坛,市长谢正义致辞。此次论坛以“新阅读 新模式 新应用”为主题,元太科技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大唐科技公司、汉王科技公司、中文在线、新华e店等电子书产业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新型电子纸显示技术和驱动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电子阅读器终端设备开发与应用、硬件制造标准、电子书操作系统开发、数字出版加工、数字教材和教辅开发、整体市场商业模式、版权保护、电子书教育市场开发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展开研讨。与会代表发表“扬州宣言”,共同倡议与扬州市政府紧密合作,加强国际国内协作,支持以扬州为核心的电子书产业发展;整合硬件、软件、应用、运营等各方力量,落实电子书产业链整合步骤,放大行业拓展和应用优势,提升行业运行质态与产品品质;立足扬州展望世界,尽快将扬州建设成为资源高度集中、高度整合的世界级电子书产业基地。会上,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扬州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基地”。(陈健)

 

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概述 2011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简称运博会)由外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世界旅游组织、凤凰卫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内河航道国际组织、韩国首尔设计财团等单位倡导和支持,由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承办。此次运博会以“让设计提升运河名城”为主题,倡导和推广城市设计的先进理念,探讨和交流城市设计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和能力,彰显运河名城独特风格和魅力;通过运用设计手段,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自豪感。

运博会期间,举行开幕式、永久性会址启用仪式、“让设计提升运河名城”主题论坛、“精致城市 美好生活”市长论坛、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设计让城市更美好”论坛、全球设计城市联盟成立大会)、运博会音乐会、花船巡游以及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表演等活动。(杨 恽)

 

■运博会开幕式 9月25日晚,运博会开幕式在广陵新城“京杭之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启动开幕式按钮。省委副书记石泰峰,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联合国人居署高级顾问沈建国,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梅平,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冯忠华,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35个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20个外国运河城市、国内外13个全球设计城市峰会会员城市(其中外国城市8个)、10个扬州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往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市领导王燕文、谢正义、徐益民、赵旻、洪锦华等出席开幕式。市委书记王燕文致欢迎辞。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芮成钢主持。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与嘉宾乘船游览古运河并欣赏花船巡游表演。(郁 堃)

 

■运博会永久性会址启用 9月26日,运博会永久性会址启用仪式在广陵新城“京杭之心”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联合国人居署高级顾问沈建国、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梅平、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等领导和嘉宾,国内外运河城市市长或代表,扬州友好城市市长或代表,出席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的市长或代表以及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爱军主持仪式。市长谢正义、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梅平先后致辞。启用仪式上,王燕文、谢正义和中外运河城市市长或代表将各自手模镶嵌在永久性会址模型上,以此镌刻运河城市间的友谊与合作。运博会永久性会址——京杭会议中心2009年9月26日奠基,2011年3月28日封顶。会议中心以京杭大运河命名,地上建筑1.5万平方米,设有报告厅、展示厅、若干会议厅和休息室;内部会议厅均以世界运河命名,涵盖世界五大洲。(郁 堃)

 

■运博会主题论坛 9月26日,运博会主题论坛在京杭会议中心举行。孙家正、单霁翔、沈建国、梅平、陈永龙、冯忠华、大卫·白灵杰等领导与嘉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20个国际运河城市、9个国际友好城市、15个首尔设计峰会会员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专家,34个国内运河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以及王燕文、谢正义、徐益民等市领导共460人出席论坛。此次论坛主题为“让设计提升运河名城”。孙家正在论坛上致辞,特邀嘉宾单霁翔、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美国规划协会前主席山姆·卡塞拉发表演讲。谢正义作《注重城市规划设计彰显运河名城魅力》主题演讲,从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实施、高要求管理等3个方面,介绍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具体实践。美国圣安东尼奥市副市长雷·洛佩兹,比利时国务部长、布瑞市市长雅克·加布里埃尔,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副市长阿里·厄根等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作演讲。中央电视台芮成钢主持论坛。(杨 恽)

 

■运博会市长论坛 9月26日,运博会市长论坛在京杭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国内外运河城市市长或代表、专家,有关国际组织专家,沈建国、梅平、陈永龙、大卫·白灵杰以及市领导谢正义、张爱军等300人出席论坛。此次论坛主题为“精致城市 美好生活”。巴拿马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莫福杰、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韩国龙仁市市长金学奎、瑞士伯尔尼市市长亚历山大·柴派特等与会中外嘉宾结合各自城市设计、建设、管理等实践,交流体会、探讨做法、分享智慧。论坛期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书面报告工作。论坛结束时,谢正义与参会运河城市市长或代表在“共建美好运河城市”画卷上签名。芮成钢主持论坛。(杨 恽)

 

■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 9月26日,由韩国首尔设计财团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全球设计城市峰会“设计让城市更美好”论坛在京杭会议中心二楼国际会议厅举行。7个国家12个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7个知名设计机构的专家50多人以及扬州市规划设计领域代表出席论坛。首尔市市长助理任玉机、美国贝氏公司总裁贝建中、清华同方集团首席品牌官陆致瑛、荷兰埃因霍温市市长范吉·加泽尔、德国奥芬巴赫经济局局长米歇尔·多尔、英国零碳中心主任陈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金笠铭、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席陈锐、XWHO设计集团总裁夏建统围绕“设计提升运河名城”、“设计让城市更美好”等主题发表演讲。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扬主持论坛。峰会期间,召开全球设计城市联盟成立大会。(朱静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概述 扬州市2002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国家森林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9年,扬州市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的理念,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素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2010年,扬州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分列第五名和第八名,居江苏省第一。2011年6月,在江苏省组织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扬州市再获全省第一。2011年12月,扬州以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三的成绩,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王振祥)

 

■落实创建责任制 建立领导体制。扬州市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设立创建工作指挥部。各区、街道(乡镇)层层建立创建领导小组、工作指挥部,形成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市人大、政协跟踪检查、督办、视察文明创建工作,形成创建合力。建立责任机制。先后制定、完善市领导全员分工负责制和任务分解、督查问责、志愿服务、机关结对社区共建、模拟测评、考评一票否决等创建机制。2011年初,各区、管委会及13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长立下创建“军令状”。开展督查问责。先后制定《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被问责对象组织处理及跟踪考察办法》,对创建责任人做到“五个不放过”:任务解读不清的不放过、责任不明的不放过、行动不力的不放过、推诿扯皮的不放过、严重失分的不放过。开展模拟测评。市、区、街道(乡镇)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组织开展测评和自查整改;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委托市统计局、调查队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模拟测评,并组织专项督查。5月3日,扬州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千人推进大会,通报、点评模拟测评和督查整改情况。(王振祥)

 

■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为民”宗旨,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市民幸福感。推进环境整治。2010年,扬州市组织实施环境整治“春季战役”六大行动、“夏季战役”十大行动、“秋冬战役”五项长效机制建设,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推进城市建设。2010年,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132条、桥梁40多座,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成第五水厂一期工程、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工程,市区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翻建街巷60条、更新改造路灯1.5万盏,新增公交车400辆。2011年,城区投入200亿元,对5.09平方千米老城区实施整体性保护,修复“双东”(东关街、东圈门)历史文化街区、教场民俗文化街区和南河下盐商文化街区,推进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和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新建、修建文博场馆78个。推进城市管理。扬州市数字化城管模式获全国最佳范例奖,数字化城管系统覆盖城区106平方千米,涵盖14个街道、107个社区。严格控制市区主干道、商业大街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和出店经营现象,建立15个摊贩疏导点、51个夏季瓜果临时疏导点。深化“平安扬州”建设,城乡居民安全感连续8年保持96%以上。推进生态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瘦西湖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退城进园”;整治城区河道20多条,驳岸(护岸)40多千米,建成古运河风光带;建成沿江、沿运、沿路、滨河、环城五大“绿色长廊”和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润扬森林公园等五大“生态区”。市区建成200多个各具特色的游园、广场和街头公共绿地,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000多公顷,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2010年底,市区绿化率47.72%。2011年,市区(含江都区)新增绿地573.1万平方米。2011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扬州市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幸福感竞争力居第三位。(王振祥)

 

■文明创建惠民利民 扬州市文明创建工作注重为民办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连续10年下发“1号文件”部署改善民生工作,实现由解困民生、普惠民生、和谐民生到幸福民生的叠加提升。2011年,扬州市民生工作支出比上年增长52.2%,50%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倾听民意。市委、市政府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书记信箱”、“寄语市长”等栏目,在社区设立“市长信箱”;创办“市民论谈”大型电视节目,市领导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沟通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文化惠民。建设学习型城市,打造“扬州讲坛”、“新知学堂”等学习平台,开展“经典诵读”等群众性读书活动;新建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有文化艺术中心、区有市民文化广场、社区有居民文化活动站点;举办“百场公益文艺演出”、“周周看扬剧”、“扬州市民日”、邻里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结对帮民。开展“机关结对社区,干部联系市民”活动,组织市、区两级机关单位与130个社区结对,市领导及机关干部与1000多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收集市民意见8100多条,为民办实事5600多件;45家“窗口”单位与100多个社区结对,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1000多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农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志愿服务等方面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王振祥)

 

■全民动员参与创建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创建动员大会、推进大会,各区、各部门层层宣传发动,通过张贴创建画报、播放创建公益广告、寄送创建知识读本、发送手机短信、组织社区文艺巡演等途径,形成市民创建共识,共同参与创建。百岁老红军刘应启向丰乐社区居民赠送50把扫帚,号召居民自己动手,清洁家园;邗江区设立文明交通劝导“亲子岗”;市民观察团发挥“观察社会、引导文明、推动创建、促进和谐”作用,提出1万多条整改意见和2000多条观察建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全市有志愿者服务中心(站)100多个、志愿者服务队600多支,登记注册志愿者25.5万人,其中城区近17万人;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上路段、下社区、站岗点、守道口”、“文明行业与社区结对共建”、“夕阳”护“朝阳”、“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先后在扬州市举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和“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王振祥)

 

■市民文明度提升 扬州市文明创建工作坚持“创建育民”,突出市民主体地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进市民文明教育。弘扬“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扬州城市精神,通过理论研讨、主题活动、社会宣传、新闻报道、典型示范等形式,提高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认知度。开展市民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发放《市民文明读本》,举办创建专题培训班,开设“市民课堂”,编印《文明讲堂丛书》,市各新闻媒体刊发创建宣传教育动态信息、言论等3600多篇(条)。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质。开展“民俗表演”、“咏诗会”、“广场文化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阳光学堂”;选派优秀教师到社区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农民、老知识分子等“五老”人员、志愿者和道德模范的作用,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建设学校、社区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辅导员,形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打造“扬州好人”品牌。用好人群体的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素质。2010年6月,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每两天推出1名群众身边的好人。至2011年底,累计推出“扬州好人”300多人。组织开展“扬州好人”事迹报告会、“扬州好人”图片展、“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放大“扬州好人”示范效应。“一群好人、满城新风”的扬州现象引起《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中国文明网等媒体的持续关注。2011年1月,王文清入选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中央文明办先后在扬州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王振祥)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概述 2005年,扬州市启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005~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用于农村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共造林4.52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2.73万公顷;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3.4万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35.1%,森林—湿地覆盖率51.2%,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000多公顷,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7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72%,绿地面积3340万平方米,绿地率44.53%,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3平方米,初步形成“林城一体、林水结合、林文相融”,独具平原水乡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文明的林业文化体系。2011年4月26~29日,国家林业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察组对扬州市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考察。6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扬州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孙羊林)

 

■城市绿化特色 因地制宜。扬州市根据境内河多、水多、路多、堤多特点,推进河堤和道路绿化,实现城市森林建设“水网化、路网化、林网化”。全市1万多千米河堤和道路绿化率95%以上,河道绿化宽度30~80米,骨干道路绿化宽度50~100米,乡村道路绿化宽度5~10米。城乡统筹。农村植树造林逐步向风景化、园林化方向发展,城市绿化加大乔木栽植力度,实现“农村景观化、城市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提升林业效益,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合理利用,实现城市森林“树种乡土化、配置自然化、利用最大化”。按照生态系统建设理念,确定新造林的模式、树种配置方式、管护方式和后续管理模式。在推进城镇化和“万顷良田”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村乡土树种,根据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和需要,合理利用原有绿化树木。(孙羊林)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 依据“林水之州”的特点,科学制定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打造“林城共生、林水一体、林文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网络。2005年,扬州市制定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扬州现代林业发展研究与规划》;2010年,完成《扬州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修编)》编制,结合扬州“平原水乡、文化古城”实际,规划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健康、湿地保护、森林文化等5个方面18项重点林业工程。根据总体规划,先后完成《扬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扬州市湿地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编制。注重工程设计质量。古运河、大江风光带、润扬森林公园、万花园、宋夹城、瘦西湖、蜀冈西峰、扬子津生态园、文昌路、扬子江路及城市出入口等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均由资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并经市规划委员会研究认证后实施。2010年,扬州市面向全球征集三湾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吸引国内外32家单位报名参与。(孙羊林)

 

■城市森林建设重点工程 2005年起,扬州市按照“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和“定重点路、定关键路段和节点、定面积、定树种和色彩、定苗木规格、定栽植数量、定种植形态(堆坡)、定时间进度、定责任、定奖惩措施,成活、成林、成特色、成口碑、成品牌、成扬州最鲜明的一个亮点” 的要求,实施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工程。2005年,重点实施以城市环城高速绿色通道为代表的“六线二园”(宁通线、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线、扬瓜线、沿江高等级公路线、宁启铁路线,润扬湿地公园、扬子津生态园)工程及古运河、大运河风光带建设工程;2006~2007年,重点建设以沿路、沿水、沿城等为代表的“绿色扬州”工程;2008~2009年,重点建设路、湖、河、园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2010年,重点实施以城区8个出入口、节点、高速公路匝道及文昌路、扬子江路等绿化工程为代表的城市森林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以“五路一河一环”(文昌路、扬子江路、盐阜路、友谊路—扬菱路、328国道扬州至江都段,古运河,扬州绕城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绿化提升工程52项。农村绿化工程。推进“成片造林”,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村庄绿化以“打造绿色村庄,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重点实施房前屋后、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沟渠林网补充栽植,每个村建设围庄林6.67公顷以上。全市117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省级绿化合格村,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390个。建设绿色通道。沿路网打造有厚度、有梯度、多样性的绿色通道4600多千米;沿江、河、湖建设防护林、涵养林、文化林,新增水体防护林带3200千米。建设高效林业。里下河地区营造以意杨为主的用材林1.33万公顷,形成宝应范水、高邮周巷、江都邵伯等一批重点林业乡镇;丘陵山区营造茶、银杏、桃树等经济林2000公顷,建成仪征谢集、广陵头桥、高邮天山等生产基地;沿江地区建成以江都为核心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近2万公顷。(孙羊林)

 

■城市森林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落实城市森林建设资金、用地。绿化规划与城市各项规划同步,绿化设计与城市设计同步;绿化用地、绿化资金优先安排,所有用地先预留绿化用地,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5%用于绿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落实农村造林地块,以村为单位与农户统一签订协议,统一租赁时间、统一租金标准、统一开挖隔水沟、集中对外发包。将江海高速、安大公路等绿色通道建设与成片造林、苗木基地建设相结合,实现苗圃化、景观化、产业化。通过落实林权解决农村造林资金,吸引大户、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花木、果树、林业生态园等造林绿化工程。实施科技兴林。2005年,扬州市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率先成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站。扬州市与中国林科院、江苏省林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在林业规划、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先后引进新树种、新品种20多个,实施国家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0多个、省林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项目30多个,提升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推进林权改革。2009年起,扬州市开展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至2010年,试点工作全部完成,林权证、股权证发证率均为100%。市政府先后出台《扬州市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扬州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加强生态公益林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每2~3年确定一批永久性保护绿地。至2011年,扬州市确立永久性保护绿地20块218万平方米。(孙羊林)

 

对口支援新疆新源

■概述 2010年9月,扬州市启动新一轮(2011~2020年)援疆工作,成立对口支援新疆新源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简称援疆办),在新源县设立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简称援疆前方指挥组),制定对口支援工作五年规划和三年工作任务。2011年,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1个,其中基本建设类项目8个、非基本建设类项目3个,安排援疆资金9600万元(其中扬州市财政资金4800万元、省统筹资金4800万元)。4月8日,扬州市首个援建项目(新源县中医院)开工建设。4月16日,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民生和产业发展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新源县那拉提镇阿拉善村举行。截至2011年底, 11个援疆项目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资超过1.3亿元,招商引资、部门对口支援、扶贫济困活动取得成效。(刘 军)

 

■项目建设 基本建设类项目。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示范项目4个,分别为那拉提镇阿拉善村定居兴牧暨产业发展项目、阿热勒托别镇孕马基地定居兴牧暨产业发展项目、肖尔布拉克镇洪吐拜村克孜勒金革勒定居兴牧项目、新源镇玉什布拉克村安居富民项目,总投资7945万元(其中援疆资金3250万元)。截至2011年11月,4个项目全部竣工,共建成定居房300户、安居房120户以及部分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实施社会事业项目2个,分别为新源二中、四中民汉合校和新源县中医院项目,属“交钥匙”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援疆资金1.34亿元),2011年安排援疆资金3850万元。实施其他类项目2个,分别为新源县13个村、3个社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干部、人才周转房项目,属“交支票”项目,2011年安排援疆资金1250万元。截至年底,13个基层组织阵地主体结构封顶,干部、人才周转房项目工程竣工。

非基本建设类项目。实施干部、人才培训及交流、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和救护车购置等非基本建设类项目3个,共安排援疆资金1050万元。2011年,扬州市落实新源县未就业大学生262人分2批到扬州大学、职大等院校参加为期一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岗位培训,安排新源县党政干部105人分3批到扬州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实施“名家引智”行动,邀请江苏知名专家、教授到新源县开展行政管理、宗教与社会、畜牧业发展、现代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培训,累计培训新源县党政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配合省援疆指挥部开展优秀中青年干部赴港培训和医疗、农业及“双语”教师培训,累计培训高技术人才200多人。扬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新源县老城区控制性详规、扬州建筑设计院编制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通过评审。安排援疆资金50万元,为新源县人民医院配备救护车2辆。(刘 军)

 

■技术援疆 扬州市派出由5名医生、5名教师和3名农牧水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到新源县传、帮、带,支持当地发展教育、卫生和农牧水等事业。2011年,扬州市援疆医疗专家接诊1.3万人次,实施各类手术500多台。援疆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新源二中2011年高考专、本科上线率高达99.8%,其中本科上线率84%,比2010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农牧水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现场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并结合新源农情实际编写科普材料,组织各类培训30多场次,累计培训农牧民近千人次。(刘 军)

 

■经济援疆 扬州市加强与新源县的经济产业合作,加大产业推介力度。4月25日,协助新源县委、县政府在扬州市举办新源县重点项目投资推介会,邀请扬州市70多家重点企业参会。年内,有关企业陆续到新源县考察、对接,商洽投资合作事宜。帮助引进项目。围绕新源县产业发展计划,促成扬州荣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地人集团、扬州华尔集团、河北金鼎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新源县签约投资建材、城投、光伏、钢铁等项目。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帮助新源县加快园区道路、电力、污水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载体和平台。(刘 军)

 

■扶贫济困 扬州市委、市政府出资100万元建立扶贫助学基金,帮助新源县贫困大学生;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元,帮助新源县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新源县“11·1”地震发生后,扬州市委、市政府安排救灾慰问金50万元,原维扬区政府出资50万元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和抗震救灾工作。扬州市援疆办、市援疆前方指挥组共同制定扶贫济困活动实施方案。援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援疆项目参建单位筹资30多万元,帮助当地特困家庭解决生活、就学、就医等困难。全年资助新源一中、二中等校学生27人,资助新源县特困老党员、因病致贫特困家庭、低保户等40多户。(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