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年鉴

农业与农村经济

发布日期:2013-04-02 访问量:

综述

■概况 2011年,扬州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3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4%。其中,农业产值157.07亿元、林业产值7.78亿元、牧业产值62.44亿元、渔业产值8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3亿元。全市新增高效农(渔)业1.84万公顷。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7元,比上年增长18.5%。

农村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覆盖全市20%行政村。高邮市被列为部级确权登记试点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转型发展。全市建成35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和行政村全覆盖,农户入社率74%。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向产业化、农村土地合作向规模化、社区合作向公司化方向转型升级,建成部级“五好”(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示范社5个、省级“五好”示范社76个、市级“五好”示范社400个。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全市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42万公顷,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

农业保险持续发展。主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高效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0万元,比上年增长78%。依托高邮鸭品种资源开发的鸭养殖保险条款在全省推广。

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市级财政投入4720万元扶持52个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兴建物业产业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厂房132万平方米、高效设施农业1333公顷。至年底,全市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74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8%。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组织“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三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逾8亿元。

开展“三村”创建活动。创成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10个、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组织农民合作能力、服务农民教育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公共事务服务能力)建设“百强村”3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330个。新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路、河道、绿化和垃圾处理“四位一体”管护达标乡镇33个。

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和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全市新增沼气池用户7700户。秸秆综合利用率80%以上。

开展“万企挂钩、万人结对、万户脱贫”活动,脱贫标准由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以上,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袁强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 2011年,扬州市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范围,组织实施“一县十镇百村”登记试点工作。“一县”即以高邮市为农业部试点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登记试点;“十镇”即列入江苏省强镇扩权试点镇和扬州市城镇化发展重点中心镇的11个镇以及杨寿镇、泰安镇;“百村”即在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区、原邗江区除试点乡镇外的其他乡镇各选择2个村(共120个村)进行登记试点。

强化土地流转的服务和管理,提高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水平,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规范流转形式。全市87个涉农乡镇(街道)中,有77个乡镇(街道)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所(中心),建立“一站式”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窗口。至年底,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9.02万公顷,流转率42.4%。

完善土地仲裁机构,开展仲裁培训,健全调处机制,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活动,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市土地仲裁机构受理、调处土地承包纠纷347起、土地流转纠纷240起,有100多起纠纷实现庭外调解。(周爱军李小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011年,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03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940个,工商登记率83.9%;工商登记注册成员68.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领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服务范围涵盖技术咨询、生产指导、农资供应、农机服务、产品销售及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至年底,全市有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68个。(周爱军 李小勇)

 

■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1年,全市有农业企业35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5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3.5万户,比上年增长16.2%。 (孙建勇)

 

■农业特色产业 2011年,全市农业规模化发展初具规模,形成沿江蔬菜花木、里下河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丘陵地区茶果食草畜禽和城郊都市农业四大区域化产业板块布局。至年底,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2家、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3家,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5家。(孙建勇)

 

■设施农业和园区建设 2011年,扬州市新建高效农业(渔业)园区157个,新增入驻企业635家、大户901户;新增高效农业(渔业)园区面积1.84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9万公顷、设施渔业面积3333公顷。至年底,全市有设施农业面积3.16万公顷、设施渔业面积1.2万公顷。

高邮中国鸭文化博物馆、沙头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提升改造项目、江都吴桥育苗中心、宝应湖水产品加工区和仪征枣林湾绿篱蔬菜基地等相继建成。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和邗江区分别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省级园区县(市、区)全覆盖。(胡荣利王曙光)

 

■农业招商引资 2011年,全市新增农业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工商资本)项目560个,其中外资项目66个、民资和工商资本项目494个,利用外资3.2亿美元、民资和工商资本75.4亿元。

举办中国扬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推介福州招商会、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推介会和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台北说明会。利用江苏省第13届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举办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招商推介会。

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农村“三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三资”保值增值。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出台《扬州市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暂行办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职能、设立条件、法人地位、管理部门、组织机构、成员界定、会计核算、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袁秋华吴兆明 刘乃祥)

 

■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1年,全市主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0万元,增长78%。全市承保小麦18.2万公顷,承保面99.7%;承保水稻19.89万公顷,承保面98.6%;承保油菜7533公顷、棉花3000公顷,油菜、棉花实现应保尽保。

出台《扬州市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扬州市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考核办法》、《扬州市2011年农业保险工作目标任务》、《扬州市农业保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扬州市农业保险管理费提取和使用办法(试行)》、《扬州市农业保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扬州市农业保险基层专职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促进农业保险工作规范化。高邮鸭养殖保险条款完成起草、制定,经江苏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全省农业保险品种。(陈五湖印 笋)

 

■农民负担监管 2011年,全市经县级审批的农民负担预算总额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农民人均负担117.71元,比上年增加16.44元。在农民负担预算方案中,卡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合计8436.92万元,占全部负担总额的23.67%,比上年增加362.45万元,增长4.49%;人均卡内负担27.86元,比上年增加0.48元。2011年度农民负担总额上升主要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马饶燕)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

2011年,全市有499个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面41.6%;实施项目551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349个、桥梁项目18个、小型水利设施项目68个、环卫设施项目26个、植树造林项目11个、文体场所项目21个、环境整治项目37个、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2个、路灯改造等其他项目19个,涉及资金总额1.28亿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2488万元、财政奖补资金7110万元、村集体资金1547万元、社会捐助资金1011万元、其他资金613万元。2011年,全市采取乡镇自审、县级互查、市级抽查的方法,对2009年、2010年的财政奖补项目以及其他“一事一议”筹资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孙步山)

 

■新农村建设 2011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43万人次,培育职业农民2262人,新增创业农户1.8万户,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77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7元,比上年增长18.5%。新建高效农业(渔业)园区157个、1.84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1.09万公顷,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度74%。

11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56%。全市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61个。疏浚县乡河道、村庄河塘3745万立方米。新(改)建排水泵站571座。全市农村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8.85万座,新增沼气池用户7700户,新建沼气池工程32处。自来水普及率97%,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所有乡镇均建有垃圾中转站。新增造林1.08万公顷,新创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1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10个、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30个。94%的乡镇创建成国家生态乡镇,全市所有乡镇均建成市级环境综合整治达标乡镇。

农村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覆盖率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覆盖率99.8%,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99.3%。

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2.9%。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率100%,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覆盖率100%。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230千米,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47座。8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8%。

(张长山 曾 俊)

 

■“三村”创建 2011年,扬州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简称“三村”)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创建工作包括经济发展结构优、农民富裕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风文明素质美等5个方面16项指标,采取申报评选制。宝应县曹甸镇曹南村等10个村创成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创建工作包括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组织农民合作能力、服务农民致富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公共事业服务能力等5个方面16项指标,采取创建验收制。宝应县安宜镇三里村等30个村创成全市第一批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创建工作包括创收产业好、农民生活好、组织合作好、便民服务好、村庄环境好、领导班子好等6个方面内容,由各县(市、区)采取帮扶考核制,自行考核验收。全市有330个村创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张长山曾 俊)

 

■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 2011年,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行动,下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着力提升五项能力的意见》。市、县、乡三级财政投入资金近3亿元,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32万平方米,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333公顷(其中开展试点工作的52个经济薄弱村中,有39个村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10.8万平方米、13个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00公顷)。至年底,全市有764个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目标,其中有463个村通过新建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实现省定目标。全市有1011个村按照“五室两超市一广场”(综合服务室、综合办公室、综合会议室、文化室、卫生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村文体活动场所)和“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基本建成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3%;有861个村实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便民服务网“四网”齐全,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9%。通过创新选聘机制、开展集中培训、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全市有904个村的党组织书记成为“三强”(经济发展能力强、民主法制素质强、促进和谐本领强)带头人,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3%。(张长山 曾 俊)

 

■农村扶贫 2011年,扬州市实施第四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从260个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中选择52个村试点扶持。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为每个试点村筹资200万元(其中市级奖补每个村标准化厂房项目85万元、高效设施农业项目100万元),扶持有条件的薄弱村发展标准化厂房等物业,扶持有优势的薄弱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制定、实施税收奖补和规费减免政策;组织52个市级机关部门挂钩联系52个试点村。至年底,有39个村在县(市)开发区或乡镇工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10.8万平方米,全部落实承租企业,村均获租金21.5万元;13个村建成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村均获租金19万元;所有试点帮扶村均达到省定经营性收入20万元的目标。开展“万企挂钩、万人结对、万户脱贫”低收入农户帮扶活动,采取帮助就业脱贫、扶持创业增收、实施救助解困的方法,组织1万家企业、10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51万户低收入农户。至年底,近50%的被帮扶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纯收入3600元以上。(张长山 曾 俊)

 

■为农服务 2011年,全市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219个、村级服务组织1112个。开展农业依法行政,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7万人次,检查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6040家次,查获各类假劣农资97吨,销毁不合格产品1300千克,查处各类问题104个。(郑 伟 周 华)

 

■江都区获评国家级“园艺标准化示范区” 12月17日,江都区获得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江都区是江苏省优质花木、蔬菜、盆景、水果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区。全区收集现行有效的园艺国家标准31个、地方标准24个、企业标准162个,涵盖花木、蔬菜、盆景、果品等各品种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区13个镇形成蔬菜、花木、盆景、水果等4个园艺产业带,全部建立园艺标准应用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胡岩)

 

农业机械化

■农机装备水平 2011年,全市有大中型拖拉机8556台、联合收割机7787台、插秧机7313台,农机总动力230.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2.16%,其中水稻机插率64.3%、水稻和小麦机收水平逾95%。全市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387家,其中星级农机示范合作社39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工商登记注册率逾90%。(马 勇)

 

■水稻种植机械化 2011年,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1467台,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2.87万公顷,宝应县、邗江区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6月7日,省长李学勇专题视察江都市小纪镇商品化育、供秧示范点和高邮市三垛镇小麦机收、水稻机插现场。(马勇)

 

■秸秆机械化还田 2011年,扬州市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主渠道,扩大机械化还田面积,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和生物化处理水平。夏、秋两季实现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8.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3万公顷,还田率72%。扬州市“全量麦秸秆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2011年度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马勇)

 

■农机跨区作业 2011年,全市有近6000台各类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跨区作业总面积逾66.67万公顷,作业总收入6.37亿元,列全省第一。全市有11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参加跨区机耕,作业面积4.33万公顷,作业收入2920万元;470多台插秧机参加跨区机插,作业面积8000公顷,作业收入720多万元。农民从事跨区作业由个体向团队转变,参加农机合作社的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分别有3468台、1625台和1372台。(马勇)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全市新增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95家,总数387家,有成员2.65万人,固定资产总额5亿元,服务农户64万户。全市有263个农机合作社开展“五统一”(即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和还田)服务,其中机插类69个、植保类129个、机收类14个、“一条龙”类51个,占农机合作社总数的68%。夏季签订作业合同13万份,其中统一育秧1040公顷、统一机插6.07万公顷、统一植保9.8万公顷、统一机收7万公顷、统一秸秆还田6.33万公顷。(马 勇)

 

■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园区建设 2011年,扬州市农机局下发《2011年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意见》和《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标准》。全市按照蔬菜、花木、茶叶、水产、畜禽养殖等不同产业,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等不同生产阶段,规划布局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至年底,建成市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10个。(马 勇)

 

■农机安全生产 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高邮市创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邗江区创成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农机牌证专项治理,查处各类违章事件3331件(次),登记备案超标变型拖拉机1700多台,排查、治理各类农机事故隐患1353项,整改率100%。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和年度检审工作。全年检审拖拉机1.58万台、联合收割机4503台,新发牌拖拉机1082台、联合收割机355台,789人新办驾驶证。(马勇)

 

■农机购置补贴 2011年,扬州市获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40万元,全市购置各类农机具1.5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69台、秸秆还田机563台、烘干机26台、旋耕机454台。节水灌溉、水产养殖、畜牧机械、冷藏保鲜、产后加工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工作得到较大发展。(马勇)

 

■农机人才培养 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行动,重点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新购机农民。全年举办培训鉴定班52期,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6000多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2887人。(马 勇)

 

农业综合开发

■概述 2011年,全市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84亿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62%。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规模开发、连片开发,提高一般土地治理和高沙土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建成一批高效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开发项目区新建田间道路180.67千米,新建排灌站147座,新建衬渠233.22千米,配套田间建筑物9450座。培训项目区农民1.46万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933公顷,田间植树25万株。建成高邮临泽、江都小纪、邗江槐泗、仪征枣林湾等10个连片667公顷以上高标准农田;建成宝应运西有机农业园、高邮横泾葡萄种植园、广陵沙头蔬菜园、仪征枣林湾经济林果园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扶持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和仪征春生阳食品公司等1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邮志兴养鸡、江都早晚小菜、邗江红瑞甲鱼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推进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为高邮财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陵锦通公司等一批投资大、发展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贴息贷款,减轻公司负担,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开办)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1年,全市争取国家农业开发项目资金1.79亿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3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900公顷。

实施国家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3个。其中,国家农业开发一般土地治理项目6个,投入财政无偿资金6216万元,治理面积4933公顷;国家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4个,投入财政无偿资金4800万元,治理面积2667公顷;国家农业开发土地治理试点项目3个,投入财政无偿资金378万元,治理面积300公顷。

2011年,全市争取国家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6个。其中,财政补助项目10个,包括高邮市40万只高邮鸭繁养基地新建项目、高邮市1000吨绿色食品鸡蛋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高邮市2万吨蔬菜瓜果种植基地扩建项目、江都区100万羽樱桃谷苗鸭孵化与40万只肉鸭养殖基地扩建项目、江都区3000吨金花菜加工扩建项目、仪征市40万只风鹅加工改扩建项目、仪征市10万千克鲜茶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仪征市4000吨蔬果种植基地改扩建项目、邗江区15万只甲鱼苗繁育基地改扩建项目、邗江区1100吨特种经济林果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获财政补助资金720万元;财政贷款贴息项目16个,获补贴贷款利息财政资金1066万元。(农开办)

 

■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1年,扬州市省级丘陵项目总投资787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6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13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639万元),建设面积1207公顷,重点扶持丘陵山区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和观光农业,分别在仪征市、邗江区和高邮市丘陵山区组织实施13个基地项目。其中,仪征市实施枣林湾林果基地、枣林湾蔬菜基地、葡霞园葡萄基地、谢集江扬生态观光农业基地、青春园林花卉苗木基地和新城绿海经济林果基地等项目6个,高邮市实施郭集林牧综合生态景观园、送桥高效花木林果示范基地、天山帝尧故里高效花木示范基地、菱塘原生态民族观光农业等项目4个,邗江区实施凤凰岛农业观光园、杨庙花卉苗木基地、仁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等项目3个。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丘陵山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区新增经济林果210公顷、花卉苗木164公顷、蔬菜125公顷;累计配套输变电线路5.17千米,建设机耕路71.62千米,修建排灌站11座、塘坝27座、渠系建筑物1019座,衬砌渠道28.19千米,埋设灌排管道3.03千米,新增喷灌和微灌面积106公顷,建设农田林网46公顷;搭建钢架大棚67公顷、连栋大棚日光温室5公顷、棚架37公顷,建成禽类房舍、生产设施1.06万平方米,引进新技术9项,培训项目区农民3060人次。(农开办)

 

■省级高沙土项目 2011年,全市省级高沙土项目总投资1450.8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70万元、自筹资金280.86万元,治理江都区郭村镇、吴桥镇、大桥镇等3个乡镇高沙土1000公顷,其中建设优质稻麦基地733公顷。项目实际完成土方13.3万立方米,修、建电灌站27座,新建中沟建筑物12座,配套田间建筑物301座,衬砌渠道31.65千米,新增砂石路5.4千米、水泥路9.56千米、低压管灌30.2公顷,植树2万株。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3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700公顷,改善除涝面积1000公顷;年节约水量110.5万立方米,每公顷节约水费225元;林木覆盖率提高4%。

(农开办)

 

种植业

■概述 2011年,扬州市种植业克服夏熟生产时冬春夏连旱和低温冻害、秋熟生产时连续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连续第八年实现增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47万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305.68万吨,比上年增产18.59万吨;油菜播种面积2.73万公顷,总产量6.54万吨,每公顷产量2392.5千克。

(袁秋勇)

 

■小麦生产 2011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600公顷;总产量112万吨,比上年增产7.5万吨、增长7.1%;每公顷产量6151.5千克,比上年增长3.9%,首次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袁秋勇)

 

■水稻生产 201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21.0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67公顷;总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9%;每公顷产量9075千克,比上年增长10.5%。(袁秋勇)

 

■粮食种植效益提高 2011年,小麦收购价每千克2.12元,比上年提高0.14元,种粮农户因提价增收1.5亿元,因增产增收1.6亿元,扣除成本增加0.6亿元,合计增收2.5亿元。水稻收购价每千克2.8元,比上年提高0.1元,种粮农户因提价增收1.9亿元,因增产增收4.5亿元,扣除成本增加1.5亿元,合计增收4.9亿元。2011年,全市329万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合计增收7.4亿元,人均增收225元。(袁秋勇)

 

■粮油高产创建 2011年,扬州市高产增效创建成效显著,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获评全省高产增效创建先进单位。全市全年承担农业部、江苏省粮油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简称示范片)47个,其中水稻示范片35个、小麦示范片9个、油菜示范片2个、大豆示范片1个,比上年增加16个;创建面积3.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万公顷。高邮市被列为省级水稻生产管理暨高产增效创建整建制推进县,宝应县西安丰镇等6个乡镇被列为部省水稻、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整建制推进乡。

经实产验收,47个示范片中有14个单产超过A级示范片产量指标。9个小麦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7995千克,比上年增加630千克,其中高邮市三垛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9268.5千克,在淮南地区高产示范片中位居第一。35个水稻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10365千克,比上年增加150千克;其中高邮市周巷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11131.5千克,产量最高田块每公顷产量12600千克,创扬州市水稻高产纪录。2个油菜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3582千克,1个大豆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量3277.5千克,均超过A级示范片产量指标。

2011年,全市小麦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值15660元、效益7680元,水稻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值31095元、效益18840元,油菜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值14760元、效益5580元,大豆示范片每公顷产值18682.5元、效益12330元。(袁秋勇)

 

■惠农补贴 2011年,国家、省继续对农民实行补贴政策,水稻直补按核定面积每公顷补贴300元,农资综合补贴由每公顷1035元提高到1222.5元,水稻、棉花良种补贴每公顷225元,小麦、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每公顷150元。全市落实粮食直补、农资增支补贴、良种补贴3.99亿元。其中,水稻直补面积21.23万公顷,补贴资金6369万元;农资增支补贴面积21.99万公顷,补贴资金2.69亿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9万公顷,补贴资金1350万元;油菜良种补贴面积2.54万公顷,补贴资金381万元;水稻良种补贴面积21.35万公顷,补贴资金4803.4万元;棉花良种补贴面积3333公顷,补贴资金7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面积1000公顷,补贴资金15万元。(袁秋勇)

 

■种植技术与新品种推广 推广栽培轻型化技术。重点推广以板茬浅旋种麦为主的免少耕种麦技术,实现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生产轻型化;重点推广以直播、套播为主的油菜轻简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以塑盘抛秧、麦套稻、机插秧等为主的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播种面积17.07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1.2%;推广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应用面积5.33万公顷。

植保社会化服务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程度,加强乡、村两级植保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建设。全市有注册登记的乡镇级植保专业合作社219个,比上年增加58个;组建村级服务组织1112个,比上年增加277个。全市水稻植保社会化服务覆盖率65.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统防统治覆盖率100%。

扬州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国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上向全国推广。

推广农业新品种。在里下河地区重点推广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1号”、“扬麦14号”和“扬麦16号”,在沿江高沙土地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弱筋小麦“扬麦13号”和“扬麦15号”;油菜生产重点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秦油7号”、“秦油10号”和“扬油6号”;水稻生产重点推广高产、优质、抗条纹虫病品种“淮稻5号”、“南粳44号”和“扬粳4227号”。(袁秋勇)

 

蔬菜业

■概述 2011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00公顷;播种面积9.33万公顷(包括水生蔬菜1.33万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70万吨,比上年增加20万吨;实现产值49亿元。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推广应用嫁接苗、组培苗、工厂化育苗技术,喷滴灌、无纺布、防虫网、遮阳网等栽培设施和大棚多层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园区建设水平提高。江都区获评“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沙头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高邮八桥园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仪征枣林湾生态园规划建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密切蔬菜产销衔接。推广蔬菜直销店、蔬菜平价店、蔬菜进社区等新型销售模式。市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平价蔬菜店40家。全市有314个蔬菜产品通过“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均逾97%。(陈志明 袁 霖)

 

■新菜地建设 2011年,扬州市在沙头镇扩建蔬菜生产基地167.67公顷,提高原有菜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抗灾能力。新建连栋大棚6.67公顷、钢架大棚26.67公顷、水泥大棚33.33公顷、竹架大棚6.67公顷;新建喷滴灌设施40公顷;新建过江大桥1座、红星支河桥1座;新建水泥道路5.5千米、砂石路2.3千米;新建涵闸5座、涵洞14个;新建8英寸、12英寸泵站各1座,26英寸泵站2座;新建衬砌渠道4.6千米;开挖、疏浚园区沟渠、河道10千米。市政府首次将市区新菜地建设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1000万元。(陈志明 袁 霖)

 

■蔬菜种植技术和新品推广 江都区引进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吴桥基地和小纪园区进行种植展示,展示科研院所选育的瓜类、茄果类、甘蓝类新品种56个,应用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研发的长效缓释肥、壳寡糖、S-诱抗素等新产品3个,试验示范效果显著。与超大集团研发中心合作选育辣椒新品种,培育出3个综合优势较强的品系。与武汉微莲农产品科技研发中心合作进行本地特色品种鹅颈卜萝卜和韩国水晶萝卜杂交试验,培育适口性更佳的酱菜萝卜品种。帮达蔬菜研究所引进日本草莓新品种2个,培育草莓脱毒苗取得成效。扬子蔬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研发的蚯蚓粪育苗基质销售1万多袋。(陈志明 袁 霖)

 

林业

■概述 2011年,全市新增造林1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6226公顷,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1141万株。至年底,全市林木覆盖率21.32%。扬州市造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省验收。市林业局完成《全市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编制。扬州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孙羊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参见第20页

 

■村庄绿化 2011年,全市推进村庄绿化工作,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108个,其中省级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区邗江区创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0个。(孙羊林)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7月14日,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通过省林业局、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的考核验收,成为扬州市首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孙羊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验收 1月7~9日,省林权改革验收组对扬州市林改工作进行实地考核。经检查,扬州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到户面积5.14万公顷,涉及农户78.9万户,改制率100%;林权证发放面积2.13万公顷,占比100%;股权证发放面积1.04万公顷,确权率100%。经验收组评定,扬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达到优秀等级。(吴建华)

 

■扬州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库建设 组织实施扬州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库物资建设项目。2011年,项目一期防火物资采购工作全部结束,采购油锯、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仪、风力灭火机、防火服装等20大件1848小件。所有防火物资全部入库,并建立防火物资库管理机制。(吴建华)

 

畜牧业

■概述 2011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10.59万头,出栏136.49万头;家禽饲养量5789.34万只,出栏4270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2.44亿元。12月19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段宝法)

 

■畜禽规模养殖 2011年,全市新增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18家。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72.86%,比上年提高7.46个百分点;蛋禽规模养殖比重82.74%,比上年提高2.78个百分点;肉禽规模养殖比重82.45%,比上年提高5.09个百分点;奶牛规模养殖比重100%。(段宝法)

 

■动物疫病防治 2011年,全市下发禽流感疫苗1752万毫升、猪口蹄疫苗260万毫升、牛羊疫苗21.8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5000毫升、弱毒疫苗195万头份、猪瘟疫苗252万头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100%。全年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段宝法)

 

■动物防疫管理 2011年,扬州市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重大节日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全市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16支,有队员308人。提升兽医实验室工作水平,扬州市和宝应县、江都区、邗江区的4个兽医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全年采集、监测畜禽血样2.06万份。(段宝法)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范化管理,规范检疫证章标志使用和管理,全面启用新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推行兽药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严查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行为。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全市“十佳”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创建活动,建立饲料经营企业档案。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组织生鲜乳质量监测,全年未发现三聚氰胺阳性样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落实生猪“瘦肉精”监管措施。张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1.14万份,发放《致全市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的公开信》5003份。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90人次、执法车辆128车次,对全市202家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1500多家规模养猪场进行拉网式突击检查,检查饲料、兽药1100批次,均未发现违禁药物。强化“瘦肉精”监督抽检。3月起,全市屠宰场将生猪“瘦肉精”的检测比例由5%提高至10%,同时开展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的检测。3月25日~4月25日,组织开展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对全市生猪屠宰场、规模养殖大户、农贸市场、冷库、超市以及宾馆饭店、学校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共检查252家单位,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段宝法)

 

■畜禽养殖示范创建 开展农业部标准化养殖和省、市生态健康养殖、良种化和规范免疫达标示范创建活动,制订实施方案,召开畜禽养殖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举办畜禽养殖示范创建培训班。全市各地落实畜禽养殖示范创建共建责任制。宝应县编制畜禽养殖示范创建相关技术手册;邗江区出台畜禽养殖示范创建激励政策,对创建达标的畜禽养殖示范场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仪征市组织科技人员现场指导创建。全市创建部、省、市三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2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8家、市级32家;创建省级畜禽良种化示范场8家,其中种畜禽企业2家、商品化畜禽场6家。全市20家规范免疫达标示范场通过市级验收。(段宝法)

 

■兽医管理 2011年,全市267人通过执业兽医资格复审;245人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123人通过考试,其中执业兽医师78人、执业助理兽医师45人,考试通过率50.2%。启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全市494人申报官方兽医资格。(段宝法)

 

■农业部“送良种,惠百姓”活动在高邮举行 12月1日,农业部“送良种,惠百姓”活动在高邮市举行,活动的主题是“送良种,普良法,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期间,主办方向养殖户代表赠送“苏邮1号”蛋鸭、扬州鹅等畜禽良种4.2万只(头)和畜禽养殖科技书刊300套;向高邮鸭集团、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3家提供良种的企业代表授牌;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家开展畜禽饲养技术培训;向高邮鸭集团颁发“苏邮1号”蛋鸭配套系证书,向淮安市淮阴种猪场颁发苏淮猪新品种证书。(段宝法)

 

水产业

■概述 2011年,扬州市水产养殖面积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33公顷;实现水产品产量38.5万吨,比上年增加5000吨;实现渔业产值88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全市农民渔业人均纯收入745元,比上年增加115元、增长18.1%。新增设施渔业面积3333公顷。(李荣福)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全市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6.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00公顷,其中河蟹、中华鳖、罗氏沼虾、鳜鱼、黄颡鱼等主要特种水产品品种规模优势明显。全市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到3.41万公顷。引进全雄黄颡鱼、三文鱼(大西洋鲑)等新品种;扩大“太湖1号”、“中科3号”和从台湾引进的罗氏沼虾等良种的繁育规模,名特优水产品比重加大。(李荣福)

 

■渔业现代化 2011年,扬州市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罗氏沼虾和中华鳖养殖的保温、控温和增温设施,全市控温养殖面积1049公顷。推广常规增氧机、微孔增氧设施和活水机。全市有通电规模渔场(村)475个,配备渔业机械8.46万台(套),其中增氧机械4.49万台(套)。宝应县江苏水仙实业公司宝应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渔业产业园区。(李荣福)

 

■渔业产业化 2011年,全市有渔业经济合作组织236家,比上年增加52家;入社渔(农)民2.23万人,带动农户6万多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39家。江苏戚伍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成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实现水产品从塘口到加工再到消费终端全程产品质量可追溯。“宝应湖”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李荣福)

 

■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7月12日,长江扬州段渔业资源增殖夏季放流活动在润扬长江大桥举行,放流各类长江系土著鱼种560万尾,其中鲢鱼和鳙鱼各200万尾、草鱼80万尾、青鱼和翘嘴红鲌各40万尾。12月8日,长江扬州段渔业资源增殖冬季放流活动在润扬森林公园举行。此次放流活动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放流鲢鱼鱼种30吨、鳙鱼鱼种30吨、草鱼鱼种35吨、翘嘴红鲌鱼种1200千克、青鱼鱼种2000千克,放流蟹种3500千克。(李荣福)

 

■高宝邵伯湖渔业 2011年,高宝邵伯湖湖区实现渔业总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8.63%,其中养殖产量7900吨、捕捞产量6275吨。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83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1.32亿元、捕捞业产值5098万元。

实施捕捞许可制度和禁渔期、禁用渔具制度,探索建立水生植物管理制度,提高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工程占用、工业排污等影响渔民生产的问题。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全年投入放流资金302万元,先后放流蟹种6500千克、幼蟹900千克、大眼幼体(蟹类后期水蚤幼虫)400千克、鳜鱼夏花23.7万尾、花鲢夏花14.5吨、细鳞斜颌鲴冬片38万尾、翘嘴红鲌冬片1400千克、草鱼冬片26吨、花鲢二龄鱼种62.5吨。制定湖区养殖十年规划。完成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建立湖泊增殖渔业示范区。开展浮式网围改造、增殖放养容量、工程增殖等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高邮湖推广浮式网围生态养殖6800公顷,形成富有特色的过水性湖泊新型渔业模式。成立高宝邵伯湖渔业科研中心、渔民培训中心、增殖放流中心等,为湖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服务平台。湖区水产品通过专卖店等途径加强宣传,打造高宝邵伯湖优质水产品品牌。推进订单渔业,湖区有102户渔民和7个渔业合作社签订渔业订单,交易额165万元。加强渔民培训,全年举办技术培训5场,培训渔民300人次。(眭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