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年鉴

概貌

发布日期:2011-02-27 访问量:

地理

■位置面积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市、盐城市接壤,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西与南京市、淮安市及安徽省滁州市交界。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591.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020.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5570.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19.9平方千米)。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等两市一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

 

■地形地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2010年,扬州市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年降水量北部与常年基本持平略少,南部持平略多;日照基本正常。

1.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市区16.0℃、宝应县15.6℃、高邮市15.9℃、江都市15.7℃、仪征市16.1℃,与常年相比,偏高0.5℃~0.8℃。从各月平均气温看,全市仅4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左右,3月、10月气温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余9个月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偏高1℃~2℃。

扬州市2010年极端最高气温38.5℃(8月13日,江都),极端最低气温-6.6℃(2月13日,宝应),市区35℃及以上高温日数19天。市区初霜期比常年早10天(常年为11月7日),终霜期比常年晚16天(常年为3月31日)。

2.降水

全市年降水量市区1120毫米、宝应958毫米、高邮990毫米、江都1131毫米、仪征1079毫米,与常年相比,宝应、高邮、仪征基本持平,市区、江都偏多一成左右。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月份有1月、5月、6月、10月、11月,偏多的月份有2月、3月、4月、9月、12月;区域分布有多有少的月份有7月和8月。全市汛期降水量分布不均,南部偏多、北部偏少;汛期气温偏高;入梅正常,出梅正常偏迟,梅期偏长;持续性暴雨少,短时强降水频繁,雷电灾害多发。

3.日照

全市年日照时数市区2041小时、宝应2134小时、高邮2167小时、江都1870小时、仪征1931小时。与常年相比,高邮持平略多,其余持平略少。全市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月、5月、7月、9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1月、8月、11月、12月,其余各月基本接近常年或区域分布有多有少。

4.气象灾害

2010年,扬州市重大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电、雷雨大风、大雾等。

 

■资源 资源以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为主。

扬州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前列,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邵伯湖滨地区和里下河洼地素有“水乡油田”的美誉。砖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砾(卵)石、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较丰富。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黄沙储量2亿~3亿吨、石料储量1.2亿多吨、卵石储量约3亿吨。全市玄武岩远景储量约2.5亿吨。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地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含有可溶性偏硅酸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全市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江河湖荡中盛产鱼、虾、蟹、蚌、龟、鳖、珍珠、荷藕、芦苇等。

行政区划

扬州市现辖的3区、1县和3个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扬州专区的大部分辖区。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县、海安县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县、台北县(今大丰市)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设立泰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3年1月,泰州专区改称扬州专区,专署由泰州市迁驻扬州市,原属皖北行署领导的江浦县和原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划归扬州专区领导。1956年2月,六合、仪征、江浦3县划归镇江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56年12月,扬中县划归镇江专区,六合、仪征、江浦划回扬州专区。1958年7月,六合、江浦2县划归南京市。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3月,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专区。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级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郊区(2002年更名为维扬区)、邗江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0年,扬州共有70个镇、7个乡、13个街道。

史略

扬州有近25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大约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扬州一带劳动生息,并有了水稻栽种。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西北部一带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和亲匈奴还早80多年。东汉末年,张婴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广陵一带转战10余年后,被广陵太守张纲劝降。但不久,许多曾参与起义的农民又响应并参加了黄巾起义。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589年,隋灭陈,建立了统一的隋政权,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隋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大运河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州为郡,扬州随之改为江都郡。605~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后迁葬于雷塘。619年,李子通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江都,称皇帝,国号吴。620年,扬州为唐军占,名称屡有更改;626年,复称扬州,治所在今扬州。

唐代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富甲江淮,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为成都古称)。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中,扬州始终起着枢纽作用。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侨居扬州的客商主要来自波斯、大食、新罗、日本等国。日本遣唐使到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行书,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政权。

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887年,杨行密开始入主扬州。919年,其子杨渭(隆演)就吴国王位,改元武义。920年,杨渭卒,弟杨溥即吴王位;927年,杨溥即皇帝位,改元贞元,史称“杨吴”。937年,徐知诰迫杨溥禅位,自即帝位,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57年,后周取南唐江都府,复称扬州。

960年,北宋建立。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每年商业税收约8万贯,居全国第三位。1127年,高宗赵构迫于金人进逼,在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促进了扬州的繁荣。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275~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和扬州人民一起与元军展开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仅剩数千人。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时期,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文化方面,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

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元时,运河扬州段经几次整治,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1556年,扬州建“新城”。文化方面,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著名杂剧、小说作家。明朝灭亡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在扬州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以万计。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成为中国的八大城市之一,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纷纷在扬州建起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捐资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兴建园林,对扬州的文化发展有一定贡献。这期间出现了以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任大椿、汪中、焦循、阮元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剧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以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他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雕版印刷和评话、清曲、扬剧、木偶剧以及棋、琴等均在清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文化中心的基础。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运河山东段淤塞,漕粮改经海上运输,淮盐改由铁路转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扬州在经济上逐渐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扬州府属的瓜洲、仪征等地人民奋起抵抗英军侵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先后3次在扬州一带抗击清兵南北大营的分兵合击。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扬州人熊成基在安徽以陆军炮营队官的身份,于1908年11月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安庆新军起义,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1911年11月,孙天生与同盟会联系,在扬州发动武装起义,史称“扬州光复”。

1912年,中华民国废扬州府,置江都县。1922年,扬州境内第一条公路建成。1925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扬州一带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1931年,扬州洪水泛滥,长江和运河沿线决口60余处,死于水灾、饥饿和疫病者数十万。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员在扬州建立中共扬州特别支部,与扬州各界人士一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2月,侵华日军占据扬州,以陈文为首的扬州抗日义勇团在扬州北乡展开抗日斗争。1939年初,新四军贯彻中共中央东进北上的方针,着手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中,在江都建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扬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尤其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以后,扬州的文化艺术领域名家辈出,比较有影响的有朱自清、刘师培、李涵秋、贡少芹、张丹斧、陈含光、潘月樵和革命作家李进、李俊民、韩北屏、许幸之、江树峰等。朱自清是对中国文学很有影响的人物;李涵秋创作的33部小说中,以反映扬州里巷风俗轶闻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1948年底至1949年4月,扬州各县相继解放。1949年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以仙女庙镇为治所,另建江都县。

人口 民族 语言

■人口 2010年末,扬州市户籍总人口459.12万,比上年末增加3183人,增长0.07%。其中,男性230.20万人,占总人口的50.14%;女性228.91万人,占总人口的49.86%。男女性别比为100.56。人口密度为696人/平方千米。2010年,扬州市公安机关登记出生人口3.54万、死亡人口4.29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0.7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1.63‰。

 

■民族 扬州市有4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的99.60%。少数民族人口1.78万,占0.40%。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1.07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0.28%。

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彝族、土家族、满族、壮族、侗族、蒙古族、布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黎族、哈尼族,其他如景颇族、京族、纳西族、高山族、毛南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基诺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人数相对较少。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回族主要分布在高邮、广陵、维扬、江都、邗江;在高邮,回族又相对集中在菱塘一带。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土家族分布在江都、仪征、高邮和邗江一带。满族分布在维扬、仪征、邗江、江都一带。侗族主要分布在仪征。仪征市月塘乡龙山村、大仪镇河北村为民族村。

少数民族在各县(市、区)的分布情况:广陵区和维扬区35个,邗江区38个,江都市39个,仪征市32个,高邮市32个,宝应县34个。

 

■语言 扬州市的语言是以“扬州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扬州市城区、仪征、宝应、高邮(除东部与兴化交界的边缘地区外)和江都红旗河、野田河以西地区属江淮官话的洪巢片;江都红旗河、野田河以东地区,高邮东部与兴化交界的边缘地区属江淮官话的泰如片。

宝应中港渔业村是中原官话方言岛。

扬州市区的语言——“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重要代表之一。

风景名胜

蜀冈风景区

■概述 蜀冈地处扬州市区北部,绵延起伏,上有三峰。西峰上旧有司徒庙、吴公台、玉钩斜等古迹;中峰有大明寺、栖灵塔、鉴真纪念堂、平山堂、西园、天下第五泉等名胜;东峰最高,上有观音禅寺、鉴楼、唐城、唐城遗址等胜迹。蜀冈风景区是集园林风光、宗教建筑、文化古迹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平山堂 位于蜀冈古刹大明寺内西侧,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为扬州太守、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筑。平山堂为敞口厅,单檐硬山带卷棚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堂前为平台,平台尽端有石栏槛。栏外幽篁古木,随山势而下,一片郁郁葱葱。立平台远眺,江南诸山奔来眼底,故有平山堂之称。平山堂上木制匾联与勒石诗词甚多。“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用集句手法巧妙地表现了平山堂迷人的景色。伊秉绶所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以及朱公纯所撰“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亦为脍炙人口的佳联。

 

■栖灵塔 栖灵塔原建于隋仁寿年间,系为庆祝隋文帝生日所建全国30座宝塔之一,内供奉舍利,故名栖灵塔,唐会昌三年(843年)毁于火。现塔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栖灵塔坐落于大明寺内东侧,风格仿唐,轮廓雄健有力;塔身方形,九级佛塔置于2.5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内部为木结构楼阁式。塔底层供奉4尊玉佛,面朝四方。九层宝塔内绘制系列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西园 西园即西苑芳圃,亦称御苑芳圃,坐落于大明寺平山堂西侧,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后为迎接乾隆帝南巡陆续修建。乾隆元年(1736年),扬州巨富、光禄寺少卿汪应庚购地数十亩扩建芳圃。四周冈阜起伏,层峦耸翠,富有山林野趣;中部凹陷若釜,一池清泓碧波沦涟。建筑物依山傍水,因势嵌缀,或舫浮水面、亭悬山腰,或厅栖阜顶、榭临岸侧。园内尚有天下第五泉、御碑亭、鹤冢等文物景点。

 

■观音山 观音山在蜀冈东峰,又名功德山,山上有观音禅寺、上苑、鉴楼等。鉴楼在寺之东部。据载,隋炀帝于扬州建宫室,役夫数万,经年而成。其中楼阁高下,玉栏朱楯,幽房曲室,互相连属。炀帝喜顾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故以“迷楼”称之。隋亡,楼亦毁。后人于今址建楼,内悬“鉴楼”匾额,以示鉴戒。上苑在寺西南,小院内多紫竹名木。1982年于小院之南山崖边建“夕照亭”,接以跌落长廊。于亭廊中观景,境界开阔,湖山如画。

瘦西湖风景区

■概述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在清康熙、乾隆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之景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以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景区内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长堤春柳、荷蒲熏风、四桥烟雨、徐园、月观、小金山、钓鱼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以及二十四桥景区、万花园(石壁流淙)景区、锦泉花屿景区、蜀冈朝旭景区等名园胜迹,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盆景园 该景点在绿杨村花鸟虫鱼市场之西,南临城河,北为高坡,主要包括清代二十四景的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和虹桥修禊等。卷石洞天利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方法,在室内展现自然风光,室外假山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回,清泉回旋,水音与岩壑共鸣。西园曲水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歌咏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等具有明清特色的建筑面水而立,相映成趣。虹桥修禊位于园之南部,四面环水,为清“倚虹园”旧址,岛上回廊蜿蜒曲折,饮虹轩、饯春堂二厅随形傍水。

 

■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起于虹桥西岸,向北止于徐园,为清乾隆时盐商黄为蒲构筑。后渐渐荒废,至咸丰、同治年间,堤柳已不复存。1915年建徐园时,恢复旧观。此景南北500多米,沿堤遍植杨柳,每至春日,柳絮随风飞舞,迷离如烟;垂柳间植有桃树,桃花开时,与杨柳相互映衬,更显清纯飘逸,艳丽多姿。长堤中段建有方亭,枕于湖上,游人于此小憩,宛如走入画图。

 

■徐园 徐园系1915年为祀民国初年扬州都督徐宝山而建。园门南迎长堤春柳。园内有一泓池水,湖石驳岸,池内养睡莲,岸边植有红蓼、菖蒲、垂柳、木香。池北有听鹂馆。馆前平台上置南朝萧梁时代铁镬两只,馆西有“青草池塘吟榭”。榭后转侧门,内有雅室三间,为冶春后社旧址。康有为游扬州时,曾小住于此。西折有曲廊逶迤,接疏峰馆,馆前多腊梅、紫藤,花树间垒以湖石,颇有幽致。

 

■小金山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清乾隆年间加葺而成。四面环水,形如青螺。有琴室、棋室及月观等景。月观之北,为岭之东麓,有梅岭春深之景。沿磴道、土坡至岭上风亭,为湖上最高观景之点,可北望平山堂、栖灵塔诸胜,南眺金山、焦山。

 

■四桥烟雨楼 四桥烟雨楼位于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旧为盐商黄履暹别墅,乾隆南巡时赐名“趣园”。现存四桥烟雨楼为1960年重建,面西,二层三楹,四面廊。雨中登楼远眺,春波桥、大虹桥、长春桥、莲花桥空蒙变幻,可得“四桥烟雨”之意境。

 

■钓鱼台 深入瘦西湖湖心的钓鱼台是中国众多钓鱼台中体量最小、也是极富特色的一座。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从北边的圆洞中可以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从南边的圆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那洞中借景的画面一彩一素、一横一卧,堪称绝妙。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

 

■莲花桥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开莲花埂新河抵平山堂,同时于此建桥,以便南北通行。因桥在莲性寺北,桥上五亭聚如金莲,故名莲花桥,俗称五亭桥。五亭桥形态独特,仿自北京北海金鳌玉蝀桥和五龙亭,但又创造性地将五亭聚合,再将桥亭合二为一构筑而成。五亭之中,中间一亭重檐,略高;四角四亭单檐,稍低。五亭之间有短廊相接。上覆金黄色琉璃瓦,空花脊,24个檐角平出后又略略飞举,似盛开的金莲花花瓣。桥上朱红亭柱,周边护以石栏,有条石供人憩坐。桥身下支四翼,共有正、侧拱洞15个。《扬州画舫录》记载,“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五亭桥结构严谨,多有创意,茅以升曾誉之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中国“最具艺术美的桥”。

 

■白塔 白塔在五亭桥南侧莲性寺内,于清乾隆年间建造,仿北京万寿山喇嘛塔形式。三层,下为高大白石台基,四周亦以白石为栏。台上砖石塔座,作须弥座式,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置砖雕十二生肖。塔身古瓶状,瓶腹南向辟莲瓣形龛,内供白衣大士。塔顶有宝葫芦式塔刹,金顶华盖,青铜璎珞,垂以塔铃,迎风叮当,悠扬清越,如来自天外。白塔与邻近之五亭桥一立一卧,一素一彩,一为绿树拥簇、一在碧波之上,成为湖上十分独特的景观。

 

■熙春台 熙春台在瘦西湖水向北转折处,朝东面水,与五亭桥遥遥相对,碧瓦朱甍,颇具皇家园林气派,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官绅为皇帝祝寿之所,故又名“春台祝寿”。熙春台建于三级平台之上,面阔五楹,前有抱厦,二层重檐,四面有廊,飞檐翘角。台内有云纹梁柱,云月漏窗,中置仿古编钟。台之北,有游廊数折与十字阁相接。台之南,有湖石假山、风亭、复道廊组合为景。台前偏北处有汉白玉诗碑一座,镌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

 

■二十四桥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二十四桥原在熙春台后。因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得名。姜夔《扬州慢》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因而又称“红药桥”。二十四桥为白矾石玉带状单孔拱形桥,长24米,宽2.4米,两边桥坡台阶各24级,两侧汉白玉栏杆24根,石栏上雕云月图案。桥头接水处以湖石叠作巧云状,近植桂树,桥东水上接三折平桥,并于小岛屿上构吹箫亭。如临月夜,桥洞拱形与水中半圆之影相合,恰成为一轮圆月,观之似霓虹卧波,令人赏心悦目。

 

■万花园 据清康熙朝《扬州府志》记载,“万花园,宋端平三年(1236年)制使赵葵即堡城统制衙为之”。现今的万花园西、南两面与瘦西湖相邻,北临小运河,东靠平山堂路,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含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景区,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万花园强调“万花”主题,在塑造群芳竞秀氛围的同时,多方位展示花与国家、花与城市、花与名人、花与诗词、花与民俗、花的寓意等花卉文化。

住宅园林

■何园 何园位于古运河东南段之北,系归隐扬州的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园主取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阜以舒啸”之意境,题园名为“寄啸山庄”。何园是一座大型住宅园林,由东西花园、住宅楼群、片石山房组成,尤以复道行空、回廊曲折著称。园居院落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前进楠木大厅气势雄伟,后两进两层洋楼工艺精细考究。片石山房为大画家石涛和尚所拟构,占地不广,却丘壑宛然,被称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个园 个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明寿芝园旧址重建。园主生性爱竹,园名取自清代诗人袁枚的名句“月映竹成千个字”。园景以竹石为主,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其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夏山中空外奇,深潭清冽;秋山黄石丹枫,峻峭依云;冬山宣石似积雪未消。南墙设风洞,有朔风之声,而西墙漏窗却又远远招来春色。园北区有竹百余种,为赏竹佳处;南区为园主人住宅,均已对外开放。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坐落在地官第14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小苑建筑占地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小苑建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体现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樨”、“小苑春深”、“迎曦”小苑。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技法多样,门楣、石额、匾额、楹联皆出自名家之手。

■小盘谷 小盘谷在城南大树巷内,初有旧园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为家园。园内苍峰耸翠、行盘水曲,与楼、堂、桥、阁、亭、廊共纳于方寸之地,且又能组合得体,疏密有致,故得名“小盘谷”。

寺院道观

■大明寺 大明寺为淮左著名古刹,始建于5世纪南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因历史久远,原寺已废圮,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曾有西寺、栖灵寺、法净寺之称。大明寺矗于蜀冈中峰,寺庙依山而建,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古树排空,万绿深锁;红墙青瓦,巍峨古朴。寺内有古朴典雅的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栖灵塔。寺东幽静的庭院为鉴真纪念堂。

 

■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南部古运河西岸,势扼三汊河,为佛教名刹,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初有天中塔,后建梵宇三进,称“塔庙”。其后曹寅又在寺院西侧建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咸丰年间毁于火,同治、光绪年间稍复旧观。1982年,高旻寺被列为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文峰寺 文峰寺位于扬州南郊古运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由僧人镇存募化,知府虞德晔建浮屠,邵御史题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书王世贞作记。文峰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如孤峰耸秀,矗立云霄。

 

■琼花观·琼花园 蕃釐观,俗称琼花观,在文昌中路北侧,汉代为后土祠,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建,祀土神。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淮南节度使高骈重建,供奉主管大地万物生长的女神后土夫人。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王禹偁为扬州太守,观内有奇花盛开,俗谓琼花。今之琼花观临街建石牌坊,上额“蕃釐观”之名为宋徽宗政和年间所赐。北有山房、大殿,东西两边建二层廊楼。殿后有门通琼花园。琼花园正门在观巷内,园门西向。园之东部有古琼花台,台上植高大琼花一株。台北数步叠湖石假山一座,山上建重桅圆攒尖顶亭,名“无双亭”。山之偏西,有玉钩洞府。园之中部凿一曲池,池西建有平台、花厅,园南有曲廊绵延。园内古木参天,幽静怡人。

陵园

■扬州汉陵苑 汉陵苑位于平山堂附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汉陵苑主要展示西汉第一代广陵王、汉武帝之子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苑内地形起伏,建筑古朴雄浑,林木葱郁,绿草如茵,是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的汉文化展示中心,为国家3A级景区。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城北,邗江区槐泗镇雷塘北侧,占地3 公顷,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墓冢等组成。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在古运河东岸、解放桥东南。门额题“天方矩矱”,意为阿拉伯楷模人物。正门上额为“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墓园内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先贤历史记略》碑,称“普哈丁者,天方之贤士,负有德望者也。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十六世裔孙。宋咸淳年间来扬州”。普哈丁在扬州生活十年,布教、传播伊斯兰文化,并建仙鹤寺。墓园之门及主建筑皆朝西,阿拉伯式,富有异域情调。墓园内又陆续葬有宋、明其他西域先贤及虔诚教徒。

其他景区

■茱萸湾风景区 茱萸湾风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区,地处扬州市区东北部,面积约50公顷,东临古运河,西傍京杭大运河,北通邵伯湖,南望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茱萸湾风景区是一座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植物和动物观赏、现代游乐为一体的半岛生态型动植物园,景区内建有华东地区一流的动物散养观赏区。其园坐山造势、小桥流水、植物点缀,合理配置植物品种。环岛建有8千米的运河风光带,有季节特征明显的植物林带及各类花卉观赏园。

 

■竹西公园 竹西公园位于古运河之北的黄金坝,取唐朝诗人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诗意命名。隋代此地建有禅智寺,又名竹西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竹西公园位于昔日禅智寺附近,园内有竹西亭、竹西精舍、月明桥诸景点,再现“竹西佳处”景观。

 

■荷花池公园 荷花池本为南湖,与瘦西湖相通。其址原有九莲庵,后建南园。公园面积8.5公顷,其中水面约5公顷,因水中广植荷花,俗称荷花池。该园系在明末清初历史名园影园和九峰园(南园)故址上复建。

 

■凤凰岛生态旅游区 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位于扬州城区东北,邵伯湖南端与京杭大运河相接的湖口处。138平方千米的邵伯湖水面上,漂浮着8个柳叶般的岛屿。这里江、河、湖相连,水天相望,岛上草深林密、杂树生花;水边芦花飞扬,禽鸟相逐,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平原—湖泊类型湿地景观。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是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森林公园。

市花 市树 市歌

■琼花 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花为琼花。

琼花属忍冬科荚蒾属,是一种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可达数米。

琼花的枝条多呈灰黑色,幼枝、芽、叶柄均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垢屑状星状毛。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1厘米,边缘有细齿,表面疏生星状柔毛,背面密生星状柔毛。每年4月中下旬开花,5月上中旬终花。花为大型聚伞花序,由大型不孕花和两性小花两部分构成。大型不孕花多为8朵,分布于花序周围,也偶有7朵、9朵、10朵甚或更多者。花冠直径约3.2~4.5厘米,最大可达7厘米,每朵5瓣,初开芽绿色,渐转黄白色,盛开全白色;花序中间簇生的数十朵乃至近百朵两性小花朵花冠轮状,白色,直径仅7~10毫米,亦分5瓣,有雄蕊5枚(黄色)、雌蕊1枚,子房下位。两性小花有奇香。大型不孕花比两性小花早开7天左右,凋落亦比两性小花早。如遇秋季气温回升或暖冬天气,可二度开花。琼花果实由两性小花受粉后形成,初时青绿,继而米黄,再转暗红,最后紫黑,百果成簇,每粒长约10~12毫米,宽约7~8.8毫米,呈扁平、椭圆形。

琼花性强健,喜光、喜肥,较耐阴寒,不耐水渍,不耐干旱。用播种、嫁接、扦插和压条等方法均能繁殖。

 

■芍药 2005年1月5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肉质的粗大主根,茎丛生,茎和叶梗有紫红和绿色两种。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三裂,呈尖椭圆形。花蕾单生于分枝顶端,立夏前后开花。花大而艳丽,有单瓣或重瓣,花型多样,花色或红、或白、或紫、或黄,灿烂绚丽,很多品种都能散发芳香。

芍药喜温和、较干燥的气候,喜肥、耐寒、耐旱、耐阴,宜植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

芍药又称“将离”,古代男女交往中会赠送芍药,以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芍药的别名还有没骨花、余容、犁食、婪尾春、黑牵夷等。芍药根可入药,味微苦,有镇痛等功效。

芍药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历史上,扬州的芍药闻名遐迩,一度与洛阳牡丹齐名,早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誉。据记载,扬州芍药栽培始于隋唐,盛于宋代,衰于元明,复兴于清代。宋时,蜀冈禅智寺、龙兴寺等寺院都大量栽培,朱氏南北两圃植芍药五六万丛,盛极一时。

 

■银杏 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树为银杏、柳树。

银杏,裸子植物门、松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为距今1.5亿年左右的侏罗纪孑遗植物,国内栽培颇多,是珍贵果树和绿化观赏树种。繁殖用实生和分蘖。果实杏形,因附有白粉而得名。又因果色、叶形和结果迟而被称为白果、鸭脚和公孙树。树龄极长,可千年以上。

银杏全身是宝。其果仁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糖、纤维素和矿物质,是健身营养补品;又可入药,性平、味苦,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尿频等症。叶可提取有效成分制药,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果皮可提取栲胶。木质轻软细密,不易变形,是建筑、雕刻、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上等木料。银杏在扬州各县(市、区)均有种植。

 

■柳树 柳树,杨柳科柳属植物,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多狭长,雌雄异株。春天开花,其种子包裹在柳絮中,随风飘扬,遇土即活,繁殖极易,常用桩、枝扦插。枝条柔韧,自然下垂,随风飘舞,婀娜多姿,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绘画的题材。

 

■《茉莉花》 2003年3月21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歌为扬州民歌《茉莉花》。

扬州是民歌《茉莉花》最早的主传唱地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歌词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述 2010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9.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8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786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8︰56.1︰36.1调整为7.2︰55.1︰37.6。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2.8%。

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4%,比上年上涨3.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7%。

扬州市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24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江都市、仪征市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高邮市达到省定县级小康验收标准。

(杨 桐)

 

■农业 全市粮食总产量287.09万吨,比上年增长1.68%;生猪出栏136.28万头,存栏75.78万头,分别增长5.4%、2.6%;家禽出栏4133.34万只,存栏1525.32万只,分别增长2.6%、3.8%;肉类总产量17.95万吨,增长3.8%。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285.9亿元,增长11.5%。全年新增高效农(渔)业园区面积1.8万公顷、设施农(渔)业面积1.17万公顷,累计建成农业园区561个5.19万公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1个。

(杨 桐)

 

■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872.8亿元,增长34.7%;实现工业增加值1388.7亿元,增长16.1%。在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产值超过100亿元的行业有17个,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总量分别为981.2亿元、801.3亿元和732.2亿元,分别增长38.1%、46.8%和35.0%。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28家,比上年底增长8.2%;企业单体平均规模1.6亿元,增长23.0%。全市1135家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3.0%。机电装备、车船制造、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8%。“三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1.2亿元,增长49.6%。其中,61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227.3亿元,增长72.3%;51家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161.4亿元,增长41.7%;68家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182.5亿元,增长34.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48.3亿元,增长34.0%;实现利税635.5亿元,增长45.9%;实现利润369.5亿元,增长46.4%。

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151.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工业用电量109.96亿千瓦时,增长17.3%。(杨 桐)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2010年,扬州市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施工总产值1553.43亿元,增长19.7%。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36亿平方米,增长20.3%;房屋竣工面积6749万平方米,增长21.2%。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5.16亿元,增长27.5%。房地产新开工面积657.58万平方米,增长33.09%;竣工面积469.15万平方米,下降7.26%。全市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积561.64万平方米,下降7.12%。(杨 桐)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85亿元,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235.55亿元,增长23.5%,占全社会投资的92.8%;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96.3亿元,增长50.8%,占全社会投资的7.2%。规模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725.52亿元,增长22.1%;农村项目完成投资344.87亿元,增长24.8%;房地产开发投资165.16亿元,增长27.5%。

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64亿元,增长2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5.26亿元,增长24.5%,其中工业投资891.67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1.95亿元,增长26.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占全社会投资的1.1%、67.2%和31.7%。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江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杭运河扬州段“三改二”(三级航道改二级航道)工程全线竣工,扬州港“一港三区”(扬州港,扬州港六圩港区、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加快建设,苏中江都机场、沪陕高速江都至六合段、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江河海沟通、公铁水联运”的现代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杨 桐)

 

■邮电通信和交通运输 全市邮政业务收入4.03亿元,增长17.4%;电信业务收入33.85亿元,增长6.9%。年末电话用户572.0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09.43万户,增长13.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62万户,增长20.5%。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02万千米(新增170.4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66.6千米(新增26千米)。全市公路、水路完成货物运输总量9312万吨,增长16.4%;货物周转量183.9亿吨千米,增长19.2%;客运量7140万人次,增长12.2%;旅客周转量45.83亿人千米,增长12.9%。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385万吨,增长15.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8万标箱,增长37.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3.84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8.15万辆。(杨 桐)

 

■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12亿元,增长18.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1.4亿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1亿元,增长24.0%。按新的城乡标准划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79.9亿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6.2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6.8亿元,增长19.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0.7亿元,增长15.8%;日用品类零售额6.5亿元,增长17.4%;化妆品类零售额2.9亿元,增长13.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6亿元,增长3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0亿元,增长22.0%;汽车类零售额76亿元,增长42.9%。

全市“家电下乡”销售量36.65万台,销售额8.06亿元;家电“以旧换新”回收5类旧家电40.6万台(部),销售新家电41万台(部),销售额14.59亿元。(杨 桐)

 

■财政和金融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0.88亿元,增长29.3%;一般预算收入167.78亿元,增长31.0%。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21.08亿元,增长31.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2.2%。其中,增值税23.55亿元,增长11.8%;营业税36.61亿元,增长28.3%;企业所得税15.29亿元,增长66.5%。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1.68亿元,增长2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18亿元,增长12.5%;教育支出36.34亿元,增长23.9%;科学技术支出6.78亿元,增长6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87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支出10.56亿元,增长28.2%;环境保护支出6.72亿元,增长21.7%。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4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63.4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28.0亿元,比年初增加32.8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252.4亿元,比年初增加157.1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86.1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亿元,同比增长22.5%。扬州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扬州分行挂牌营业。全年新增农村小额贷款公司7家。

全市28家寿险公司、24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5.98亿元,增长22.0%。其中,寿险实现收入52.03亿元,增长19.0%;财险实现收入13.95亿元,增长34%。累计理赔支出7.96亿元,增长7.5%。全市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累计开户25.98万户,全年证券交易额3029.5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2942.7亿元、基金交易额30.33亿元。(杨 桐)

 

■对外经济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35个,其中协议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9个、协议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2个,大项目平均单体协议外资规模2484万美元。

全市进出口总额8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出口总额60.57亿美元,增长50.9%;进口总额21.84亿美元,增长53.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累计出口35.21亿美元,增长40.62%;加工贸易累计出口23.75亿美元,增长71.95%。从出口商品看,船舶、纺织原料与纺织制品、化学化工制品、液晶显示面板与电子纸、半导体器件及延伸产品等出口额位居前列。从出口市场结构看,对欧盟累计出口14.91亿美元,增长11.94%;对美国累计出口9.65亿美元,增长25.95%;对南美洲、大洋洲市场累计出口8.69亿美元、3.53亿美元,分别增长219%、163%。

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1.58亿美元,增长13%;完成外经营业额2.35亿美元,增长16%。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1个,合作项目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杨 桐)

 

■旅游业 201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旅游者2703.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8%;实现旅游总收入307.67亿元,增长21.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647.2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1.84亿元,分别增长16.8%、20.3%;接待入境旅游者56.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分别增长12.0%、14.6%。全市有星级饭店59家、对外开放游览点70个、各类旅行社105家。(杨 桐)

 

■科技和教育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24亿元,增长43.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9%。全年专利申请量99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66件;专利授权量37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4件。

新设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9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举办“院士专家扬州行”活动和上海、武汉、成都“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86项。扬州成为国家首批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城市、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扬州光电科技创新园获评全省首批“十大创新型园区”,江苏(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获批列入全省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市获批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6个。

全面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邗江区、广陵区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地区。全市幼儿园毛入学率93.7%,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8%。1.40万人达高考本二线,比上年增长9.5%,万人上线率30.4。全市有普通高校在校生7.3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22.25万人、小学在校生22.74万人。

(杨 桐)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城乡,所有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站。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启用。建成扬州工艺美术馆新馆、扬州工艺坊和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家,图书总藏量223.2万册;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06.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1.3万户,增长35.4%。

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150元,市区农民人均筹资172~192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9.8%。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20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0家;各类卫生机构有病床1.6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47万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2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81人、注册护士7257人。

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快。扬州代表团获江苏省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金牌数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七位。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获评“全国首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有各类体育场馆58个。(杨 桐)

 

■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2010年,扬州市开工建设文昌路东延及跨廖家沟、芒稻河大桥和328国道连接线,新建和改建北环路、鉴真路等17条市区道路。加快建设广陵新城、临港新城、蜀冈生态新区和蒋王片区等,完善新城西区功能。城北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区新增公交车400辆、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6个。建成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赵庄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宋夹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南门遗址展示馆,打通古运河至二道沟、瘦西湖水上游览线。

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2千米、公路危桥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级公路;全年疏浚县乡河道、河塘3070万立方米;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9.24万座、“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户用沼气池9200座;新创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公路养护、河道管护、村庄保护、绿化植树“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乡镇30个、全面小康村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1个。

推进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创成国家生态乡镇59个、各级生态村824个,67个乡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334天。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2%;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54.75万平方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3%和18.56%,扬州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杨 桐)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扬州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6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消费性支出13679元,增长6.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8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为306部、85.5台;恩格尔系数38.0%。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9462元,增长14.1%;人均消费性支出6782元,增长14.4%;人均住房面积42.4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为300部、35台;恩格尔系数38.0%。

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5.0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8.8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2%;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5.38万人、创业培训1.2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5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7.1万人、94.67万人和55.85万人,分别增加4.41万人、4.42万人和2.76万人,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99.7%。(杨 桐)

■体制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运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公推直选、跨部门交流、岗位培育锻炼等选拔方式,初步建立干部竞争性选拔任用制度体系。2010年,首创“三推三考”(笔试,第一轮推荐;面试,第二轮推荐;考察,第三轮推荐)干部选拔任用优选模式选拔市管领导干部,实行干什么考什么和实名制推荐。

行业协会发展市场化改革。出台《关于全市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市社会团体收费管理的暂行办法》,整改政会不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各协会有任职或兼职的357名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机制基本形成,运行质态改善。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对部门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控,提高行政运行效能。总结试点部门和部分县(市)内控体系建设经验,在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全面推开。市级部门梳理、优化权力事项3573项,排查风险点9032个,制订相关预控措施1.78万条,基本达到内控事项与预控措施全覆盖。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化。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行市区先行、同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29个单元控制性详规以及村庄布局规划,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对接,实现主城区与镇村交通运输全覆盖,区域供水延伸到周边25个乡镇,统一市区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标准,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建设。(陈 武)

 

■扬州市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50位 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扬州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50位。报告显示,扬州市有6个分项指标列全国十强。其中,营销环境竞争力列第二位,社会秩序竞争力列第三位,环境优美度竞争力列第四位,社会性服务业竞争力列第九位,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力、科研机构竞争力均列第十位。(杨 俭)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创建 下发《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9~2011年规划》、《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0年行动计划》和《扬州市精神文明创建管理办法》。组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春、夏、秋、冬4个战役。成立扬州市志愿者协会,发展注册志愿者25.24万人。开展市民教育活动、志愿文明劝导专项行动、“机关结对社区”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开展“做文明优雅的扬州人”、第六届“幸福扬州·市民日”、“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文明办)组织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扬州市分获第五名和第八名,均位列江苏省第一。中央文明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扬州市创建做法;省文明办在扬州市召开文明创建现场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推荐、学习、宣传、争做“扬州好人”系列活动。配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开展“激情广场·我们的节日——中秋篇”主题歌会活动;配合中央文明办举办“道德传承 情暖扬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组织市级媒体宣传“创先争优”、“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三个扬州”(创新扬州、精神扬州、幸福扬州)建设的典型。宣传陈小星、高邮菱塘回族乡、江都市公安局特警大队等省级典型。配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在仪征市举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行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和74所乡村少年宫。(崔道锋)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促进农村发展、满足农民需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推广、宣传各地、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集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创建活动和“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培育新型农民。4月26日,扬州市在邗江区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组织参观方巷镇“好人馆”、公道镇“家规家训”、杭集镇农村环境和李典镇文化墙。省广电总台宣传江都市“城乡文明共建四季歌”案例。

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江都市樊川镇举行“三下乡”活动,参加活动的单位捐赠19.8万元、各类物资价值3.6万元,提供家电维修、书写春联、宣传咨询等服务。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幸福扬州·市民日”活动期间,举办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百寿宴”、综艺文化活动、瘦西湖风景区游园、千人围棋赛和万人健身等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送文艺下乡”、新春联欢会、元宵灯会、民俗文化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我们的节日·清明”第二届扬州咏诗会;端午节期间,组织端午音诗画演艺会;“七夕”期间,组织“社区大家唱”爱情歌会;重阳节期间,组织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中秋节期间,承办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我们的节日——中秋篇”主题歌会活动。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百场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和窗口行业文明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城区45家窗口单位在每个社区举行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文艺演出,组织一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专题图片展览,举办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讲座,组织志愿者开展一次宣传走访活动,建一个“中华经典”传诵岗,组织一次“文明社区、幸福家园”摄影采风活动。(杨晋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扬州市明确由市文明委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市文明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要求各级财政加大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投入。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教育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常规教学课程、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定期开办形式多样的道德课堂,探索、总结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形成“入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话”、“成人宣誓仪式”等德育工作品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家校通”等网络信息教育平台,引导家长身体力行给孩子做榜样,让学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开辟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设立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等教育阵地,依托教育部门和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2月起,扬州市开展净化网吧市场专项行动,重点清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黑网吧”、是否亮证经营和是否按要求悬挂“未成年人禁止入内”标志,检查网吧2000多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5家次。4月,市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组织3次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依法取缔在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开办的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网吧、彩票投注站点,清理、整顿成人用品商店,整治校园周边交通治安秩序。规范广告发布行为,掌握违法广告发布数量,重点监测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广告,查处各类广告违法违章案件20余件。

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全市建成乡村少年宫74所,初步实现乡(镇)“中心少年宫”全覆盖、“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市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和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建设扬州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总面积11万平方米,建有22个实践教室、12个科技互动展馆,有约1000张床位,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场所,全年接待2万人。

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城,做好小主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素质提升行动”、“万民小记者争当文明小卫士”、“红领巾与文明同行”、“美德少年”评选表彰等活动,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做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创建活动的宣传者、参与者,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带动家长讲文明、树新风,增强未成年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

(杨晋苏)

 

■志愿服务 4月,扬州市成立志愿者协会,建立由市文明办牵头,市民政局、团市委等9家单位参加的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新建青年志愿者协会、职工志愿者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等15家下属协会和17支志愿服务直属总队;出台《扬州市志愿者协会章程》、《扬州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弘扬“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市志愿者协会会徽、会歌。发出志愿者招募倡议。截至年底,全市志愿者组织发展注册志愿者25.24万人,其中市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17万人。

拓宽志愿服务活动领域。组织“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出行·幸福扬州”交通劝导活动、“喜迎‘4·18’,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志愿者集中服务周活动和“12·5”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维护交通秩序、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素质。城区近万名干部以志愿者身份直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培育志愿服务特色品牌。7月,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启动“一地一品牌”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申报工作。经初审、复审,全市评选出15个品牌项目。5月14日,扬州市举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简称“关爱行动”)启动仪式,筹措100多万元建立市“关爱行动”基金。10月,召开全市“关爱行动”工作推进会,打造“亲子岗”等“关爱行动”品牌。

建立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规范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运行机制,建立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促检查等制度,细化志愿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各项目标。推进社区(村)志愿服务工作站、“空巢老人之家”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站试点,制定“空巢老人之家”管理办法、活动制度等,逐步落实“六个到位”(场所到位、设施到位、制度到位、人员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要求。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建立志愿服务资金补偿机制,引入扬州国寿财险公司为参加交通劝导的学生志愿者捐赠112万元人身和医疗保险。(杨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