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年鉴

党政机关

发布日期:2011-02-27 访问量:

中共扬州市委员会

重要会议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 7月23~24日,中共扬州市委召开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会上,市委书记王燕文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情况报告和题为《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名城品质,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正义就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提出部署意见。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设创新扬州 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名城建设总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童 林)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 12月16~17日,中共扬州市委召开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研究提出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扬州市“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2011年的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童 林)

重要决策

■保障和改善民生 1月11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意见》,提出5个方面措施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4.大力兴办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营造文明秀美宜居环境。(童 林)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3月30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意见》,提出7个方面要求:1.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2.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3.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县域经济;4.着力打造创业就业新平台,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5.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6.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7.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童 林)

 

■推进城镇化 7月23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意见》,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要求,要求科学构建城镇体系,鼓励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推进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童 林)

 

■建设“三个扬州” 8月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创新扬州 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简称“三个扬州”)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引领、和谐发展,以创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精致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以幸福理念引领民生改善、推动社会文明和谐,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扬州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在总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城市、秀美宜居的精致城市、文明和谐的幸福城市,加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到2014年扬州建城2500年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创新活力迸发、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成为扬州人自豪、投资者向往、外地人羡慕的创新之城、精致之城、幸福之城。(童 林)

宣传工作

■理论学习与研究 组织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宣讲,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分别到各自工作联系点宣讲,《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报道扬州市做法。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分层分类建设示范点,召开工作会议和经验交流会,开展以学理论提升思想素质、学法规提升政策水平、学科学提升创新能力、学业务提升发展本领为主题的“四学四提升”活动、“书香扬州 同读经典”全民读书等系列活动。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邀请高层专家、领导为市委中心组授课,开展中心组学习百分考核、农村党员干部冬训工作创新活动。在省委召开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扬州市作交流发言。召开《江泽民思想年编》理论研讨会,编辑出版《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书籍。开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专题学习调研活动,在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调研论文评选中获较好成绩。开展社科重大课题招标,举办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编撰出版《2010年度扬州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

(崔道锋)

 

■新闻宣传 实施人大和政协“两会”、“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扬州参与上海世博会、“名城扬州港澳行”、中阿石化论坛、日本奈良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等重大活动宣传。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扬州市建设幸福扬州的实践。建立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制度、对外宣传联席会议制度、网络舆情专报制度、网评工作制度等舆论引导制度,加大网情监测和有害信息处置力度。全年编发舆情专报51期,向各地、各有关部门通报网上舆情200多次,处理负面报道40多起。编辑出版2010年度《主流媒体聚焦扬州》。扬州网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审批,获新闻网站资格。

(崔道锋)

 

■文化建设 制定、实施《扬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和市广播电视局合并,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完成广陵书社转企改制。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挂牌成立。整合市歌舞团、市京剧团、扬州大剧院等资源,组建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扬州博物馆和中国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简称双博馆)等12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扬州市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现场会,举行全市文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至2010年底,全市有文化产业项目80多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250多亿元。评选、命名首批24家扬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建成宋夹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扬州工艺坊、扬州书院博物馆等项目。推进申报文化遗产工作。公布第二批49个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活动。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市、县(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建成。在南京、扬州举办江苏省中青年优秀演艺人才专场演出——“绿杨清声”李政成扬剧专场演出。举办首届“朱自清散文奖”评选颁奖活动、汪曾祺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春江花月夜”全球华人征歌大赛、“扬州智谷杯”全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制作、拍摄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和电视剧《潮人》、《青春岁月》等。木偶剧《白雪公主》获中国“金狮奖”金奖;李政成获2010年文华表演奖,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完成市社科联和市文联换届工作。(崔道锋)

 

■宣传队伍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机关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营造创新实干的工作氛围。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年度创新项目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创新项目70多个。举办网络发言人暨网络发言人助理培训班、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培训班、基层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市基层文化干部培训班,新闻战线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提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围绕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文化改革发展、基层宣传队伍建设、“扬州好人”宣传等专题开展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建立舆情深度分析专报制度,《当前社会矛盾激化趋势》、《复杂社会心态成因对策》等深度分析报告被中宣部《舆情专报》、《网上动态》等刊物采用。全市舆情信息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崔道锋)

 

■推选“扬州好人” 6月10日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扬州日报社、扬州广电总台联合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每两天在媒体上报道1名“扬州好人”事迹。至12月底,市各媒体累计报道200多名“扬州好人”近600条信息。组织“扬州好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图片展、征歌(曲)等活动。7月上旬,中央文明办、中国名博沙龙到扬州采风,深度剖析“扬州好人”现象。8月14日,《新华日报》头版以《一群好人,满城新风》为题,长篇报道“扬州好人”现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中国文明网多次刊登“扬州好人”消息,并以《大爱之城塑好人群像》为题系统介绍扬州市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10月9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传承 情暖扬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扬州举办。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扬州市龚文凤、王文清、冯伯来夫妇、张梅琴、耿高鹏等9名“扬州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摄制组先后5次到扬州,拍摄近20名“扬州好人”故事;中央电视台《身边的感动》栏目报道扬州市“献血大王”孙程、拾金不昧的“卖唱妈妈”管霞、好医生陈宏如、送气工颜展红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报道颜展红、“癌症妈妈”郭雪姣的感人事迹;王文清被新华社评为感动2010十大网络人物;《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报道陈宏如事迹。12月中旬,开展评选2010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道德模范)活动。(崔道锋)

组织工作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 1~3月,扬州市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指导基层按照“四明确一承诺”(明确整改落实目标、时限、措施、责任,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的要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或整改落实措施,要求基层“围绕市县的承诺,继续抓一批项目;围绕基层的实际,继续办一批实事;围绕群众的需求,继续解一批难事”,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围绕整改落实,集中力量办实事、好事,开展“关爱农民工,温暖大行动”等专项活动,为农民工送政策信息、送岗位技能、送社会保障、送爱心帮扶、送健康温暖,提高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3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组织开展“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争做文明、优雅的新扬州人”倡议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4月6日,市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对历时1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举办“科学发展在扬州”图片展,制作30块展牌,展示全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扬州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中央非公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第二巡回检查组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肯定。扬州市温州商会获评全国“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扬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协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问庭青)

 

■创先争优活动 6月28日,结合纪念建党89周年,市委召开全市创先争优活动部署推进会,要求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争先进位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实干建设幸福扬州”为主题,开展“四比四做”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比发展、做争先进位的表率,比服务、做群众满意的表率;推动广大共产党员比贡献、做爱岗敬业的表率,比境界、做奉献社会的表率。市委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市级机关、教育系统、卫生系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驻扬单位等6个指导协调组,协同推进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市、县、乡三级创先争优活动领导联系点300多个。8月,组织开展“一支部一主题、一党员一规划”活动,各级基层党组织明确创先争优主题和载体,每个党员订立创争规划。结合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党员做先锋”、“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等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党员办实事,推动全市各地全面落实农村“一定三有”(对村党组织书记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社区“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全部达到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社区党组织书记报酬全部达到当地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全市所有村、社区主要干部均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群众办实事,全市各级党组织采集就业岗位近13万个,发放帮扶救助资金9200万元,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近900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万多件。为基层办实事,重点帮助解决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宣传先进典型,选树“扬州好人”,集中报道江都市特警大队、邗江区头桥镇田桥村、宝应县安宜镇三里村等一批创先争优重大先进典型,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树立新标杆。(问庭青)

 

■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县(市、区)和开发园区领导班子建设。全年调整县(市、区)党政正职负责人5人次,选派18名优秀干部充实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选派17名优秀干部进入省级开发园区领导班子。优化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选派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经济、城建、信访等一线部门领导班子。加强考评,市委制定县(市、区)党政正职负责人考核奖励办法和干部明确职级、高配职级的政策意见。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群众评议等方式,加强对2009年选派到基层实践锻炼的1013名年轻干部的跟踪管理。召开全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会议,部署换届工作。(问庭青)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月7日,市委召开全市组织部长会议,要求以整体推进干部资源科学配置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项目。7月26日,市委召开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大会,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4名市管领导干部。此次公开选拔采取“三推三考”模式,以“笔试,第一轮民主推荐;面试,第二轮民主推荐;考察,第三轮民主推荐”为核心环节,将笔试、面试、推荐、考察有机结合,相互验证补充,实现综合研判,提高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8月底,公选职位正式人选基本产生。11月1日,市委召开公选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正式任命24名公选干部。扬州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获全省市县组织部门2010年度创新创优优秀成果奖。市政协、扬州职业大学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25名处级干部。12月30日,市委出台《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扬州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28项重要目标任务。(问庭青)

 

■干部教育培训 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深化党校主体班教学管理改革,完善“菜单式、模块化、学分制、双评价”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班次设置上,春、秋两季主体班开设财税与资本运作、新型工业化、党的建设等8个专题培训班,供干部选学;课程设计上,注重把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市委中心工作和学员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开设“党内民主建设”、“扬州产业演进与新兴产业发展”、文明礼仪等课程,满足学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全年党校培训轮训干部500多人次。加大境外培训力度,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岗位需求,定制培训课程,确定美国“园区转型与产业升级”、新加坡“城市管理”、以色列“科技创新”等重点境外培训项目,200多名基层和发展一线干部参加培训。加强干部在职自学载体建设,“扬州市党政干部网上学习城”全面升级改造,完成网站物理地址变更、新址网络架构、网站新功能开发、课程库更新等工作,方便干部网上学习。放大教育培训成果,完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制度。重要境外培训或者重点专题培训结束后,组织参训学员向市委和学员所在单位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及运用情况,由市领导或相关专家现场点评,巩固与提升培训成果。(问庭青)

 

■人才工作 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3月,市委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确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工作责任,推动各地完善人才工作网络。会上,市委决定实施“绿扬金凤计划”,确定3年内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人(2010年引进30人左右)、每年引进优秀博士人才100人的目标,出台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优秀博士人才等4个政策意见,资助金额最高达300万元。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先后到武汉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举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洽谈会,组织科技创新型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对接。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引才计划,26人获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资助,受助金额1850万元。重视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派120名本土高层次人才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进行专题培训,遴选、推荐64名优秀人才获省以上专项支持。建立“绿扬金凤计划”网站,在市级媒体开辟专栏、举办“市民论谈”,宣传扬州市人才政策和优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布扬州市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全年有4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资助获得者落户扬州,267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到扬州发展,108名首批“绿扬金风计划”引进人才获得资金资助。(问庭青)

 

■基层组织建设 突出扩大覆盖和发挥作用两大重点,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商圈党建,打造“文昌党建示范商圈”,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在全市各商圈联动开展“党员示范店”、“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和谐劳动示范单位”等创争活动,在推动商圈有序竞争、合作共赢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制定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项意见,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分类推进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通过单独建、联合建、设立片区“党建工作站”等方式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超过30%。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加强党员业主、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蓝领党员等4支队伍建设,壮大非公企业党建主体力量。选派3000多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应建已建率动态保持98%以上。推行非公企业党群一体化,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做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对换届工作的指导,建立换届工作月报制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选派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员,帮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在换届中普遍推行公推直选,扩大一票直选(党员一人一票直接选举)和一肩挑(党委、村委正职负责人由一人担任)、两委交叉(党委正职兼村委副职,村委正职兼党委副职)任职的比例,把基层组织建设实际与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结合起来,保证换届工作的开展。至年底,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结束。(问庭青)

 

■大学生村官工作 2010年,扬州市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构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健全组织领导机制。3月,市委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分解落实重点目标任务,健全工作网络。创新招录选聘机制。参加全省大学生村官新闻发布会,举办大学生村官选聘“重点高校行”推介活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12所重点高校招录毕业生108人,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5人。改进日常管理机制。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开阔大学生村官的视野;组织参观勤政廉政教育基地,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勤政廉政意识;开展首届大学生村官素质拓展活动,拍摄大学生村官电视剧《大学生村官之歌》,展示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建立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力度。至年底,全市有10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落实社会关爱机制。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大学生村官“结对牵手、交友连心”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交友;推动社会各界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交朋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组织4家企业向大学生村官赠送100台笔记本电脑;市委党史办、市新四军研究会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弘扬革命传统、建设幸福扬州”活动;江苏油田、扬州友好医院组织开展“关爱大学生村官送健康”活动,为大学生村官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联合举办“春天有约、缘来是你”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和“情系村官、缘定扬州”大学生村官集体婚礼,解决大学生村官婚姻情感问题。完善创业扶持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银行金融业单位和市担保中心,帮助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落实扶持贷款60万元;联合仪征市建立江苏省仪征大学生村官科技创业园,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注册登记等服务。至2010年底,全市287名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有创业项目170个。6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批示肯定扬州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问庭青)

统战工作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201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4次,就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人事任免和“十二五”规划建议等内容听取意见、建议。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关于支持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组织收看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学与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电视电话会。扬州市各民主党派全年开展“学与行”活动40余次,参加者4000多人次。市委召开大统战联席会议,听取民主党派基层工作情况专题汇报。出台《关于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基层工作的意见》,市委统战部、市委办公室以发督查函、上门调研等方式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召开民主党派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推进民主党派基层工作。争取财政支持,帮助民主党派机关改善办公条件。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40个课题提交调研论文40篇。其中,15篇作为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21篇转化为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在省级以上刊物登载,3篇得到市委主要负责人批示。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撰写的《推进长三角港口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扬州港规模质态》在第二届苏浙沪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主题论坛上作大会发言。支持民主党派挂钩联系乡镇和社区,开展各类咨询服务活动。市民进设立“1+1爱心基金”,定向帮助贫困儿童;市致公党向菱塘乡捐赠20台电脑,举办“致福工程”信息技术培训班;市九三学社组织社内专家在邗江区、江都市设立“专家工作站”,服务农业生产。各民主党派开展“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技”以及与社区共建活动21场次。

(茅建刚)

 

■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市委统战部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非公有制企业制度,走访扬州东方医院、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等1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了解和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五部门表彰33名扬州市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学习贯彻《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座谈会,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发展的积极性。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专家服务团成员为仪征市月塘乡种植、养殖户,邗江区大学生村官创业代表和民营企业“新生代”负责人提供创业指导和帮扶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指导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达标创建”和企业“转型升级”。(茅建刚)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落实《扬州市2009~2012年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开展党外科级干部现状调研,筛选100人建立党外后备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荐18名可作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建议人选。2010年,市委任命党外干部李永高担任市审计局副局长,并在县处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中安排3个岗位面向党外干部公开竞聘。李峰、陆永进、姚江潮、徐静等4名党外干部通过竞聘分别担任市监察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和市政府外事办公室领导。至年底,全市有12名党外干部在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任领导职务。组织63名党外科级干部参加党外干部培训。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信息库,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开展综合评价,为使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提供依据。(茅建刚)

 

■服务菱塘回族乡 2010年,市委统战部开展“服务菱塘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活动,为菱塘回族乡发展办实事。市委统战部会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到菱塘回族乡走访调研,梳理出六大类21个帮扶项目,落实承办单位。组织市民革、市民盟、市民进、市农工党成员开展“健康快车”走进民族乡、“文艺周末大放送”等活动,举办农业养殖和植保防疫专题讲座;市致公党举办“致福工程”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信息技术。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到菱塘回族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重点帮扶建设民族大道、整治双庆河、建设民族风情园,帮助减免规费、落实资金、规划立项,为菱塘回族乡争取资金300万元。市工商联组织“银企座谈会”,帮助菱塘回族乡筹建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取得银行综合授信6000万元。市房管部门提供30万元培训经费,举办“物业管理”中等职业培训班,解决100名学生就业。市教育部门组织菱塘回族乡初中、小学与扬州市名校开展校领导、部门、教研组、教师、学生之间的“五结对”活动,进行面对面交流和上门培训10次。组织市民族宗教局、高邮市委统战部等单位,开展《宗教事务条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和谐。设立“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结对共建活动,落实10项惠民措施,在信教群众中开展“三好信教群众”、“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选树、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回汉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氛围。(茅建刚)

机关党建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0年,中共扬州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市级机关工委)在市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读书·创新,读书·奋进”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机关党组织推荐学习书目,赠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用手册》、《第二次转型》等书籍,集中开展党员学习日活动。在《机关党建》上设置专栏,交流、推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果。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讨论和党员箴言征集”主题活动,收集箴言2万余条,向省级机关工委推荐5000余条,其中25条被收入《理想与信念——江苏省市级机关共产党员箴言录》。(任 灏)

 

■创先争优活动 7月16日,市级机关工委召开市级机关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部署市级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分片召开8次座谈会,分类指导创先争优工作。以“机关结对社区,干部联系市民”为主题,开展机关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中,市级机关志愿者7万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办理实事2000多件。(任 灏)

 

■“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城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市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80多万元,1万多人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4.5万多人次,办理实事1600多件。(任 灏)

 

■基层党组织建设 年初,市级机关工委制定市级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群团工作等5个方面16项重点工作对市级机关基层党建工作实施百分制考核。市级机关全年新建党组织20个,14个党组织调整设置,42个党组织换届改选,发展新党员118人,116名预备党员转正。市级机关工委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科级干部、党务干部、团干部、《机关党建》通讯员等1000多人参加培训。(任 灏)

 

■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 在市级机关党组织换届改选中试行公推直选领导班子。市级机关工委拟定《关于在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中试行公推直选工作的意见(试行)》和《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基本程序》,确定市国税局机关党委、市民防局党总支、市委统战部党支部、市仲裁委党支部、市级机关工委党支部为试点单位;对试点单位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任务,规定程序,提出要求。年内5家单位的党组织完成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任 灏)

 

■机关作风建设 市级机关工委将2009年度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结果及440条社会评议意见、建议反馈给被考评单位,督促整改落实。加强作风监督员队伍建设,及时换聘监督员,新聘3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行风监督员。全年协调处理群众上访、投诉7起,满意率100%。全年编发《机关作风建设简报》15期。

(任 灏)

 

■机关纪检工作 市级机关工委征订1000本《廉洁从政行为规范读本》下发机关各党组织;设计制作文明城市创建暨廉政文化记事周历1900份,赠送给市级机关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组织学习“十佳勤廉公仆”事迹,开展反腐倡廉“电教月”和“5·10”、“12·9”党风廉政教育日活动,63家单位近4900人次接受反腐倡廉电化教育。培植市级廉政文化精品示范点1个、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2个。审结违纪案件7件,结案率100%。 (任 灏)

老干部工作

■概述 2010年,市委老干部局落实全市离退休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组织老干部文体活动。发挥老干部作用,开展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牵手、交友连心”活动,共有1759名老干部参加结对活动。该项工作获2010年度全省老干部部门工作创新创优优秀奖和2010年度扬州市党政机关工作创新奖。开展“情系老干部,关爱暖桑榆”主题实践活动,中组部《组工信息》介绍该活动情况。至12月24日,7个县(市、区)老干部工作网站(网页)全部开通。

截至12月31日,全市有离休干部2362人,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591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770人。离休老干部中,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的3人、厅局(含副厅局)级待遇的126人、厅局级医疗乘车待遇的166人、副厅局级医疗待遇的340人、县处(含副处)级待遇的698人;80岁及以上1659人。2010年,全市离休干部去世149人。

(翁广琪)

 

■落实政治待遇 春节期间,市领导走访慰问地市级老领导和在医院治疗的老干部,全市各地、各部门走访慰问所属单位的离休干部、离休干部遗属和部分退休干部。6月24~25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市直部门500余名离退休干部考察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和扬州“智谷”、声谷高新产业展示中心,参观扬州市警示教育基地。8月31日,市领导走访慰问部分抗日老干部、老战士。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期间,全市走访慰问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648人。9月2日,市委老干部局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简称市新四军研究会)、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11月8日,市委在迎宾馆会议厅举行老干部情况通报会,传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2月6日,市委在迎宾馆召开座谈会,就《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听取市老领导意见。

2010年,全市老干部部门引领老干部党员开展争创“五好”(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四好”(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发挥作用好、保持本色好)党员活动,组织老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三个扬州”的决策部署。10月21~22日,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市直部门离退休老干部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暨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市委老干部局全年编发4期6500份老干部学习资料。

(翁广琪)

 

■落实生活待遇 1月27日,扬州市委老干部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市老干部工作督查的通知》。至4月中旬,全市老干部工作自查、督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加强对改制单位和高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市委老干部局3次召开市直部门老干部工作会议,会商、解决问题。5月起,全市启动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就近组织学习、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服务机制工作。10月,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老干部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举行全市“关爱老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市委老干部局成立“关爱老干部义工队”。10月11~18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市级机关离休干部和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500余人健康体检。11月下旬起,全市部署建设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部省级社区示范点。(翁广琪)

 

■老干部文体活动 4月11日,市老干部艺术团与台湾“雅乐”合唱团在扬州大剧院举办“两岸情”联谊晚会,600余人观看演出。23日,全市老干部部门在市区漕河门球场举行“迎世博”2010年全市老干部门球交流活动,14支代表队参赛。5月,市老干部舞蹈队参加扬州市第二届“琼花奖”舞蹈大赛,获最佳节目奖和演出奖。6月1日,市老干部集邮协会在市少儿图书馆举办庆“六一”老少联谊邮品展。6月8日,市老干部桥牌队参加全省老干部桥牌比赛,获团体第六名、双人赛第三名。6月13日,市诗词协会在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千秋端午咏诗魂”诗歌朗诵会。9月下旬,市老干部舞蹈队参加全省第四届老干部现代交谊舞比赛,获优胜奖。10月22日,“宝胜杯”全市老干部象棋比赛在宝应县举行,9支代表队参赛,颜锦福夺冠。9月中旬起,市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参加第四届扬州老年艺术节系列活动,老干部艺术团合唱节目《大漠之夜》、《蓝色多瑙河》获声乐类一等奖,舞蹈《红红的中国结》获舞蹈类一等奖;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送展的书画作品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10月15日,市委老干部局举办庆祝全国首个敬老月和省第23个敬老日文艺专场演出。(翁广琪)

党史工作

■贯彻落实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11月16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听取市委党史办公室(简称市委党史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党史部门提出的8条建议。12月24日,市委下发《中共扬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12月25日,市委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党史系统先进集体3个、先进工作者6人。(高忠林)

 

■党史资料征编研究 2010年,市委党史办完成扬(泰)地方党史二卷本(1949~1978)40多万字的初稿。征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资料70余篇120多万字,其中21篇40多万字编入专题资料集《潮涌滨江》第一辑。编辑出版《抹不掉的记忆——扬州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3月2日,市委党史办到北京参加江上青与抗演六队专题资料交接仪式,永久保存专题资料。研究扬州地区民主革命时期历史,编写专题资料20余篇。征集《建国后扬州英烈传》600多名烈士名录,收集整理其中100名烈士事迹材料。(高忠林)

 

■党史宣传教育 5月4~5日,市委党史办与市委组织部、市新四军研究会及江都市委联合开展“弘扬革命传统、建设幸福扬州”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近百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参观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江都大桥革命纪念馆、许晓轩故居等革命遗址。9月2日,扬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成立,全年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宣讲党史和革命传统10余场。9月28日,市委党史办与市教工委、市新四军研究会在江海学院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400名师生听取报告;邀请8所驻扬高校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工作座谈会。向大学生村官、驻扬高校学生赠送《挺进苏中》、《光荣的历程 辉煌的业绩》和《大江南北》等党史书籍和宣传读物。在《扬州日报》刊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专版,在各类媒体上发表党史方面的文章10余篇。 (高忠林)

 

■党史纪念活动 6月26日,市委党史办举行纪念郭村保卫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9月2日,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新四军研究会及扬大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召开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12月16日,市委党史办、市新四军研究会、市中共党史学会和高邮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高邮战役胜利6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高邮战役胜利65周年报告会和“高邮战役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研讨会。12月24日,宝应县委、县政府举行纪念陈处泰烈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市委党史办撰写纪念文章,回顾与总结陈处泰烈士的奋斗历程。(高忠林)

 

■革命遗址普查 3~8月,市委党史办组织开展全市革命遗址普查,采取走访当地群众,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对革命遗址进行测量、拍照、摄像和勘察记录等方法采集资料,并与党史资料比对核实,填写《革命遗址普查登记表》和《革命遗址普查县级党史部门统计表》,认定全市革命遗址131处、其他遗址14处。

(高忠林)

党校工作

■教学工作 2010年,市委党校举办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财税与资本运作、社会事业发展与幸福扬州建设、旅游与服务产业、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等主体班18个,与相关单位联合办班10个,培训干部2300多人次。开发培训专题,分类列出25个必选专题和104个选修专题,新专题更新比例超过50%。以案例式教学为重点,打造精品课程,创建特色品牌。收集富有时代特征、扬州特色、党校特点的案例素材300多个,编写教学案例44个,全年开展案例式教学活动25次,学员参与率90%,学员测评满意率95%。与四川锦竹市委、北京房山区委、安徽蚌埠市委组织部等联合办班。8名教师参加市委宣讲团,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宣讲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80多场。新招研究生72人。(钱存林)

 

■科研工作 围绕市委、市政府2010年重大调研课题开展科研调研。由市委党校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等单位参与的“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打造幸福扬州”被确定为2010年度市级重点课题,该课题研究报告以高分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验收。全校开展“三个扬州”建设调研月活动和“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市、区)调研行”活动,形成21篇调研报告。全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32篇论文入选省、市研讨会。(钱存林)

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概述 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共举行7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市政府、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16项工作报告,作出11项决议、决定,任免市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1人次,组织开展对3部法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召开26次主任会议。

创新监督工作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市政府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书工作进行满意度表决,增强监督刚性;分年度听取常委会决议、决定落实情况汇报,有选择地组织满意度测评,提高监督实效;制定专项评议工作办法,组织三级代表评议,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和常委会监督有机结合,加大监督力度;运用《人大内参》,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政府完善政策、改进工作;改进视察调研方式,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在调查研究中与“一府两院”交换意见、解决问题;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提高监督影响力。

扩大人大工作的开放度。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民情民意征集月”活动,通过设置意见征集信箱、“民情绿色通道”等方式,面向社会征求民众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与扬州日报社联合开设《民意直通车》、《市民议案》等专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使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能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寄语人大》栏目,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等形式,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扩大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人大重要议题,开展43项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民情民意和工作建议。市人大全年接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方议会代表团15批170多人次。

(沈宏跃 罗庆久)

 

■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扬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19~22日在扬州举行。427名市六届人大代表中,有419人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代市长谢正义代表市政府所作《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忠盛受市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扬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局长范天恩受市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扬州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桑光裕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所作《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市中级法院院长时永才所作《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方林所作《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一致通过6个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收到议案96件。其中,《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议案》被列入大会议程,经大会审议,形成《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议案的决议》;其余95件议案转为建议、批评和意见。会议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251件。所有建议、批评和意见按规定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答复。

会议选举王燕文为扬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选举谢正义为扬州市市长。

(沈宏跃 罗庆久)

 

■六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月8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高瑞芹关于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议案》的决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安排计划、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建议名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名单、增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名单。会议补选谢正义为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月8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市长谢正义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备案报告,听取人事任免事项的说明以及被提请任命人员的拟任职发言。会议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并向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3月29~31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陈扬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扬州市“五五”普法决议落实情况的汇报。会议通过关于表彰市人大代表活动先进小组的决定,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代表资格的报告;听取被提请任命人员的拟任职发言,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并向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会议期间,举办循环经济促进法辅导讲座。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5月26~28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闻道才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全市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副市长张爱军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决议》情况、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的汇报。会议对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决议》情况进行满意度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会议期间,举办审计法及实施条例辅导讲座。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7月28~30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张爱军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市财政局局长范天恩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提请审议扬州市市级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的说明、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关于扬州市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市审计局局长张俐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扬州市2009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通过关于批准扬州市市级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关于批准扬州市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董玉海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扬州市卫生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专项评议工作办法、关于许可对市人大代表卜树领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会议通过关于接受王方林辞去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会议听取闵正兵的拟任职发言,通过任命闵正兵为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的决定,并向闵正兵颁发任命书。会议期间,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辅导讲座。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9月28~29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纪春明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汇报、副市长陈扬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对市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城市管理工作审议意见书情况进行满意度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会议通过有关人事免职事项,通过关于接受李士清辞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会议期间,举办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辅导讲座。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1月23~24日在扬州举行。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王康华关于检查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听取并审议副市长张爱军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和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的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丁建民所作的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和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的汇报。会议听取并审议市财政局局长范天恩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0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预计执行和2011年财政预算初步安排情况的汇报,听取关于召开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事项的说明。会议通过关于批准扬州市2010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召开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议程、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列席人员范围等事项。会议通过关于接受张震宇、董雷辞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会议听取人事任免事项的说明以及被提请任命人员的拟任职发言;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并向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会议期间,举办侵权责任法辅导讲座。

(沈宏跃 罗庆久)

■监督工作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情况汇报,督促和支持政府采取措施,巩固全市经济发展积极向好势头。专题视察市区重点税源企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出建议。强化工业第一方略导向,重视工业重大项目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中的支撑作用,审议工业重大项目实施专项工作报告,逐一察看29个重大项目进度,督促政府强化组织领导,解决制约项目实施的资金、土地和人才等突出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推动项目落地率提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提出对扬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设性建议。

审查监督财政预决算。审查批准2009年市级财政决算报告,审议201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批准市级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及预算调整方案。督促市政府重视提高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优化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的投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台推进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完善财税管理机制,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听取融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支持市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活动,推动出台融资管理办法,提高融资资金使用的安全和绩效。督促和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对民生专项资金、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以及新城西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财政、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跟踪监督,推动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围绕“法治扬州”、“平安扬州”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五五”普法工作,要求提升普法层次和质态,提高普法教育绩效,创建全国普法先进城市。加强对法院、检察院工作的监督。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市中级法院庭审8次,参加“检察开放月”活动,视察预防打击职务犯罪工作。检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贯彻执行情况,对12份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加强对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维护法制统一。重视社区建设,推动提升社区服务和发展水平,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

(沈宏跃 罗庆久)

 

■关注民生工作 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议案的决议》。市人大常委会将城市管理作为落实决议的阶段性目标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环节,对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进行暗访,拍摄、制作专题片,组织有关部门集中观看;将曝光的问题分解成51个小项,交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整改;审议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项报告,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投入、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管理监督等5个方面审议意见,督促和支持市政府落实审议意见,在扩大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覆盖面、狠抓农贸市场管理、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和车辆乱停乱放、加快老小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关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博览城建设,建设文化强市;听取和审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报告,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等方面提出意见。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人大常委会对56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大户)、1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68个农贸市场和25家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暗访调研,委托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抽检农产品样品359个,督查整改存在的问题;作出《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督促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扬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序时进度,启动联谊批发市场迁建前期工作。

督查区域供水决议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决议》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评议,听取区域供水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并进行满意度表决,督查2009年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意见的落实情况,督促市政府按照“市区2010年、各县(市)2012年底全部实现区域供水”的要求,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实施廖家沟水源地、第五水厂保护区范围内造船厂搬迁等重点治污项目,加速推进管网改造和小水厂回购,保障城乡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年底,市区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县(市)区域供水按进度有序推进。

督促为民办实事。市人大视察市政府2010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督促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强化投入绩效考核,完善长效管理措施,促进市政府落实15件民生实事。重视医疗、教育等民生热点、难点,审议全市卫生工作专项报告,要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疗卫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督促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园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视察市区公共交通、固体废物处置、人民防空、人口与计划生育、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社会救助等民生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沈宏跃 罗庆久)

 

■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执法检查,召开各类座谈会15次。组织检查组暗访基层院所,发放问卷500多份。组织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查阅案件卷宗100多件。组织市、县、乡“三级代表议公正”活动,发动6918名三级人大代表,从队伍素质、公正办案等四个方面,对公检法机关进行满意度测评,收到评价意见、建议1237条。针对检查和评议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公检法机关整改。

(沈宏跃 罗庆久)

 

■组织代表活动 完善“百名代表参与常委会审议”工作机制。整合“统一见面日”、“民情绿色通道”等6种渠道,围绕常委会议题,提高代表参与率和活动实效,提高意见和建议质量。全市6930名五级人大代表直接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其中,409名市人大代表联系选民1574人,收集意见、建议1014条。对“统一见面日”活动中涉及市级机关的484条选民建议进行交办,组织办理单位与选民见面会,面对面答复办理情况。全年组织市人大代表651人次参加5次常委会审议,将与议题有关的1242条意见、建议汇编成册,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参阅,通过决议决定、审议意见书和提交“一府两院”办理等途径加以吸纳转化。“社区办公用房紧缺”、“城区工业垃圾污染”、“城郊新建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等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主任接待代表日”和主任会议成员走访联系代表制度,倾听代表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专题视察和评议时,邀请相关代表参加,扩大代表的参与面。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调研指导,推动“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和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建设。截至年底,全市整合建立512个“人大代表之家”。强化代表活动服务工作,运用人大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向代表发送信息150多条;向代表通报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主要工作情况,拓宽代表知情渠道;做好代表持证视察活动的联系保障工作,为扬州市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提供保障。

(沈宏跃 罗庆久)

 

■督办代表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改进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提交、办理结果分类、评价方式、督查、答复、评优奖励6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制定办理工作具体操作办法,促进承办部门规范办理工作。办理结果分类和评价方式由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改为“背靠背”,办理实效明显提高。选择《关于实施宁镇扬都市圈战略》等30件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重点督办;常委会工作机构分片、分口加大督办力度,并通过《TV议案365》专栏等方式督查、反馈。对代表反馈不满意的建议事项,及时重新交办;对“一次答复”未解决或正在解决的建议事项,要求做好“二次答复”。2010年“二次答复”的49件建议事项全部办结,其中解决(采纳)44件、滚动办理5件。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提出的359件建议全部办复,解决率66%,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全年评选表彰34件优秀建议。

(沈宏跃 罗庆久)

 

■创办“人大网坛” 市人大常委会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创办“人大网坛”,拓宽公民民主政治参与渠道。围绕常委会重点议题,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现场直播和互动方式与代表、网民交流。2010年举办6期“人大网坛”,分别就城市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议题与代表和网民在线交流,收集意见、建议517条,现场答复212条。将“人大网坛”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编入《人大内参》,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参阅;梳理网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及时交办、督办,推动解决落实。

(沈宏跃 罗庆久)

 

■信访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受理来信418件,接待来访254批450人次。坚持司法信访会商等制度,加强对涉法涉诉信访件的督办、会办,促进一批信访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沈宏跃 罗庆久)

扬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全体会议 1月10日,代市长谢正义主持召开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部署工作。谢正义要求各地、各部门抓好全年目标任务落实,确保事事有责任,件件有落实;推动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红;抓好扩大消费、保障供应工作,改善民生;做好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月23日,市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长谢正义布置市政府上半年10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二是研究和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三是推进苏中江都机场、文昌路东延、328国道连接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筹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五是抓好民生工作,落实民生大事;六是落实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研究制订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工作方案和规划框架;七是推进“四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和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阶段性工作;八是调研、对接、推进创新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九是确定政府机构改革后的部门“三定”方案,争取上半年完成市级机关改革任务;十是高度关注、及时分析研判经济运行形势,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会议讨论通过《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下发《关于2010年度市政府及工作部门领导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7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长谢正义要求各地、各部门稳增长,抢抓国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机遇,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推动三次产业增量发展,多措并举提高财政收入;促转型,加强科技引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增后劲,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抓统筹,统筹做好城乡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运博会和“四城同创”等工作;惠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扩大就业,完成各项民生实事工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强调突出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推动政府能力作风建设。(顾友红)

 

■市政府常务会议 1月8日,市政府召开第27次常务会议,专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3月11日,市政府召开第28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2.关于2010年市政府及工作部门领导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意见;3.关于市级政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融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5.关于《扬州经济发展咨询会议章程》;6.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7.关于文昌东路东延和328国道连接线建设方案;8.关于2010年民资考核奖励办法;9.关于《扬州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10.关于《扬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11.关于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分工。

4月14日,市政府召开第29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2010年城市贵宾推荐情况的汇报;2.关于进一步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意见的补充意见;3.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4.关于与日本奈良市缔结友好城市的情况汇报;5.关于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情况汇报;6.关于《扬州市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办法》;7.关于《2010年农业农村和城乡统筹工作考核办法》。

6月8日,市政府召开第30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生态市创建情况的汇报;2.关于旅游产业三年(2010~2012)发展行动计划;3.关于市区市容环卫责任管理办法;4.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5.关于市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考核奖励办法;6.关于建立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情况的汇报。

7月22日,市政府召开第31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汇报;2.讨论市长谢正义在市委全委会上的讲话稿;3.关于组织开展市区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置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4.关于扬州市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5.关于调整退休企业军转干部定补标准的情况汇报。

8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32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省医改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市医改工作提请研究的有关问题;2.关于住房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3.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4.关于贯彻落实省征地拆迁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5.关于全省统计执法大检查扬州情况通报;6.关于协调处理市直工业职工“小工资”问题的汇报;7.关于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及实施细则;8.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情况的汇报;9.关于提高内退、协保人员生活费标准的情况汇报;10.关于《扬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9月24日,市政府召开第33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情况;2.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3.关于综合交通、水利、电网和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4.关于2014年前城建重点项目情况。

9月27日,市政府召开第34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关于表彰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先进单位、建设功臣、先进个人的决定,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总结表彰暨迎接建城2500周年动员大会方案。

10月26日,市政府召开第35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潍柴集团与亚星集团重组方案;2.关于调整263号地块规划容积率等规划指标。

11月24日,市政府召开第36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发展的意见;2.关于扬州市重点中心镇城镇化工作年度奖补考评试行办法;3.关于落实兑现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政策;4.关于调整2010年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标准;5.关于扬州市古城保护管理办法;6.关于扬州市市区养犬管理暂行办法;7.关于扬州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8.关于扬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9.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汇报。

12月14日,市政府召开第37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关于提高2011年城乡低保标准问题;2.关于扶持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加快开发建设的政策;3.关于市长质量奖2010年度评选情况;4.关于扬州市梅岭中学和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清理规范问题;5.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幸福扬州建设的意见;6.关于2010年度为市区人民办实事实施情况和2011年度为市区人民办实事初步安排情况的汇报;7.关于推进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8.关于调整市区2011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费率问题。

12月22日,市政府召开第38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1.讨论《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2.讨论《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3.讨论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朱亚平)

 

■政务信息 2010年,市政府办公室编发《信息专报》339期、《政务动态》62期、《领导参考》39期、《领导批示与反馈》10期、《要情参阅》36期。上报信息3900多条。其中,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20条,被省政府办公厅采用300多条;获国务院领导批示9条,获省政府领导批示11条。扬州市政务信息工作年度得分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二。(陈 健)

 

■政府公开电话、《寄语市长》意见办理 2010年,市政府公开电话“12345”一级平台和二级网络接听群众来电2.61万件。其中,市政府公开电话室直接接听受理4443件;交各网络成员单位办理1419件,办结1392件,办结率98.1%。“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寄语市长》栏目收到群众发帖1.57万条,其中市领导直接批示17条,各网络成员单位回复、办理1.51万条,回复率96.43%。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公共事业、劳动用工、社会治安、房产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以及小区物管、工商、教育等方面,群众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公平教育等方面。(李志勇)

 

■完成2010年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至年底,市政府确定的2010年15个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1.就业与社会保障。市区共采集就业岗位5.58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24%;就业再就业培训2.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73.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6.2%;推荐就业2.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52.1%;开展技能鉴定5.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45%;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10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5%;市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1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37.5%;推介创业项目193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93%;扶持成功创业1191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12.7%;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1.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7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75%;市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87万人,参保覆盖率98.8%;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保险人数分别新增1.13万人、1.02万人和1.1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02.7%、102%、110%。2.基本住房保障。全年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81万元,向171户低收入家庭发放购房政策性补贴544万元,审核、公示申购经济适用房保障家庭2024户,审核、公示、确认廉租房保障家庭159户,其中实物配租81户、租赁补贴78户。市区新增公租房1850间(套)。市区公有住房解危6.24万平方米,其中异地搬迁解危2.03万平方米。3.老小区整治。市区12个老小区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惠及居民1.65万户5.3万人。4.生态环境保护。第五水厂一期工程投产运行。市区区域供水管网铺设完成,沙头镇、杭集镇、瓜洲镇并网供水,市区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建设规模10万吨/日的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通水运行。完成15个老小区地下燃气管网改造工程,更新管道22千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5.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新购公交车400辆,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4条,新、改建公交站台(棚)58座,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发区江海学院公交首末站、邗江区马庄公交首末站、瘦西湖景区动物之窗公交首末站、广陵区文昌花园公交首末站、维扬区运河北路公交停车场、汽车东站公交停车场竣工并投入运营。6.住房公积金。市区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2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2%。7.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于10月28日落成开放。为市民组织公益性演出132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8.“宏志班”招生。市区新设“宏志班”1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0%。9.医疗卫生。医院副高级以上职称临床医疗专家进社区坐诊帮扶累计1005个工作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100%,居民在社区就诊率46.5%,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1.2%。广陵区、维扬区11个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599种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推行零差率销售。全市惠民医院服务门诊及住院病人1.8万人次,减免费用300.2万元。低保群众和特困群体在惠民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和每住院人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30%。10.社区建设。15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市区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常见病常用药药品资助,资助标准为月人均30元,共资助871人,支出资助金25.5万元。11.残疾人帮扶。培训残疾人755人,安置593名残疾人就业,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148%。建成维扬区和邗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12.电力供应。布点变压器151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1%。13.农贸市场改造。建成运河佳园、施井、蒋王、文昌、贵宇5个农贸市场和联谊瓜果批发市场,完成荷花池、大舞台、新城花园、朴席等4个农贸市场改造工程。14.城市建设。五台山东路、淮海路、马太路北段、老虎山东路建成通车。翻建街巷66条,改造街巷路灯856盏,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107%。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54.7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4.75%。15.环卫设施建设。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2座、公厕36座,配置果壳箱、垃圾桶2163只。(赵立志)

 

■政府目标管理 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668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评目标,并分解到98个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围绕目标任务,抓好分解落实,明确序时进度,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建立健全从领导、处室到具体承办人员的三级网络负责制,推动政府目标的落实。全年完成目标任务662项,完成率99.1%。

(赵立志)

 

■政务督查 2010年,各地、各部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注重实效,开展督查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督查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市容环境整治、“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分管负责人督查分工范围内的重点工作。市政府督查机构根据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以及市领导的批示下发督查通知单,及时督办,全年下发督查通知单23件,各单位全部按时办复;围绕市区为民办实事等工作开展现场督办,推动项目实施;对“省长信箱”中的群众来信实行限时办复,全年办理“省长信箱”信件121件,按时答复和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拆迁补偿、环境污染、生活困难等问题。(赵立志)

 

■建议和提案办理 2010年,市政府办理市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344件,市政协提案488件。市人大代表建议被采纳解决的230件,占66.9%;计划解决的90件,占26.2%;留作参考的24件,占6.9%。市政协提案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08件,占42.6%;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264件,占54.1%;难以解决或留作参考的16件,占3.3%。代表对办理结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提案人对办理态度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对办理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8%。各承办单位做好2010年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市政协“界别活动周”收集的591件建议和意见办理工作,按期书面答复代表和委员。(赵立志)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 2010年,扬州市建成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并与省平台联网,实现行政权力“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内部监控”。10月,扬州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通过江苏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扬州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包括7个县(市、区)、42个统建部门、2个自建部门和3个省统建部门行政权力库、业务资源库、行政权力网上公开平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和法制监督平台、部门内部人财物管理平台等“两库五平台”。

行政权力库包括全市所有行政权力新增、变更、挂起、废止的动态管理,全市执法人员和执法主体信息,各县(市、区)行政权力展现,以及执法人员在线考试等。每一项权力都包括基本信息、内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环节信息、流程比对信息以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信息等。全市11类5430项行政权力信息全部入库。业务资源库以信息共享和业务衔接为目标,建立可供比对、查询的业务资料数据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成效。行政权力公开平台将全市所有行政权力基本信息、相关事项办理结果信息等在互联网上公开,并提供在线办理、在线咨询、效能投诉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服务。

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将全市所有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透明化,以信息化手段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全市11类权力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网上办理、网上监督、网上反馈。2010年,扬州市市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共办理行政权力12.09万件,其中行政许可1.56万件、行政处罚7.52万件、其他行政权力3.01万件。

行政监察平台对全市所有行政权力运行状态、4个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土地交易市场、政府采购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运行状态、重大项目推进状态及各部门人财物管理情况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对出现异常的情况进行预警、分析、督查,对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统计和考核,保证各部门对外行政权力行使和对内事务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效能化。

法制监督平台以权力管理、规范性文件管理、执法行为监督、行政复议应诉监督为内容,建立规范性文件监督系统、执法行为监督管理系统、执法主体与执法人员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复议应诉监督系统、查询统计等功能,将全市行政权力的行使纳入法制化轨道,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方式和时限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内部人财物管理平台加强对部门内部人财物的网上管理。

(黄玉国 陈传庚 葛 辕)

应急管理

■应急队伍建设 5月5日,市政府成立市减灾委员会。8月20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市部分领导小组的通知》,调整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市应急委)主任、副主任和成员。

8月26日,市政府在仪征市召开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会,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应急委成员单位抓好8个方面工作:1.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2.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体系;3.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4.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5.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建设;6.开展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7.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8.抓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12月18日,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成立仪式在市公安消防支队举行。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消防支队,整合市有关部门或行业专业力量,由抢险救援大队、机动救援大队、医疗救护大队、环境监测大队、气象监测大队、供水保障大队、电力保障大队、供气保障大队、通信保障大队及专家组计1350人组成。各县(市、区)分别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

(卢宏来)

 

■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10月22日,新建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启用。该仓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地下单层库房,承担扬州市以及苏中、苏北地区的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省救灾物资中转职能。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市区可用于应急避难的场所进行调研评析。12月,扬大附中东部分校、体育中心体育场、南门遗址广场、宋夹城遗址公园、科技学院(筹)、体育公园等6处应急避难场所挂牌。

(卢宏来)

 

■应急处置演练 2月8日,市应急办牵头,组织市反恐工作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等17个部门和单位,出动救援人员约1000人、各种救援车辆50辆,联合举行反恐怖袭击演习。此次演习共设计13个流程,以抢救伤员、灭火防爆、卡口布控、解救人质、缉捕犯罪嫌疑人、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体现针对恐怖活动的组织指挥、部门协调、科学决策、反恐突击等应对处置能力。

11月13日,扬州市组织开展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演练模拟在市开发西路与祥和路交界北侧发生三车相撞事故,造成其中一辆装载液氯钢瓶的卡车发生液氯泄漏。演练设计接警联动、先期处置、预案启动、现场处置、应急结束和新闻发布会等6个流程,涉及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公安、消防、安监、交通、卫生、民政、人防、环保、气象、城建、电信、供电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动用人员约200人,调用各类车辆30辆。(卢宏来)

人事工作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74人、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608人、各类储备性人才2.38万人。4月,市委、市政府实施“绿扬金凤计划”,提出3年引进10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每年引进100名优秀博士人才的目标任务,市财政设立4000万元专项资金,明确对引进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优秀博士人才给予最高6万元补助。经过申报、评审等程序,全市资助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0人、优秀博士人才58人,市、县两级兑现奖励资金5806万元。面向全市征集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需求信息,编制《扬州欢迎您》宣传手册和《“绿扬金凤计划”——创业创新在扬州》宣传光盘,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平面媒体以及中国人才热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科学网等人才网站上刊登“绿扬金凤计划”公告和需求信息;设计制作“绿扬金凤计划”专题网站,8月1日开通专门申报系统。组团到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海外人才招聘,举办扬州创新型经济发展论坛,组织县(市、区)及重点企业到武汉、成都举办“百名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活动”,组团参加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推进人才载体建设,新增5个国家级、8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鼓励符合条件的教育、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等六大行业单位和技术人员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全市申报第七批“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33个。(居乃军 高 展)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动员社会力量培养高技能人才,举办化学检验工、修脚师、电线电缆检验工、焊工等“示范性、高水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化、制度化。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1.00万人,其中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310人(市区1105人)。确立“质量立校”理念,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评选市级重点专业49个,获评省级重点专业29个,其中扬州技师学院获评省级重点专业16个。推行学生技能等级逐级考核制度,开展“十校百企”双向对接活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扬州产业发展“无缝对接”。2010年,全市13所技工院校招生1.1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9.03%。

(居乃军 高 展)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2010年,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等5家单位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华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史福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江苏金鑫电器有限公司、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8家单位获准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好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和省专家选拔推荐工作,李爱宏、唐崇健、陈鹏、吴利群、董宏斌、王如军、李政成、束余声等8人入选2010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推进“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43人。2010年,1.32万人次参加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层文化干部培训、创业辅导培训等。开展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全年受理申报、组织评审或委托省有关部门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476人,其中高级1807人、中级3669人。(居乃军 高 展)

 

■国外智力引进 全年执行引进国(境)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55个、国(境)外培训项目5个,邀请国(境)外专家80多人次到扬州指导,选送1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到美、德、英等20多个国家(地区)培训、考察和执行访问学者项目。联系6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和300家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二次创业中的引智需求,申报2011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52个,为企业办理经济技术类外国专家证23件。12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举办“扬州市城市推介暨招才引智说明会”,在悉尼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举办专场招聘推介会,200多人次留学生与会。建设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全年实施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4个,申报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3个。11月19日,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市畅博彩色园林有限公司揭牌。(居乃军 高 展)

 

■公务员管理 公务员招录。2010年,全市考录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288人,其中市级机关考录55人;招录、培养10个职位30名政法干警;省、市机关从扬州基层选调公务员11人。

公务员培训。2010年,组织288人参加公务员初任培训,组织1.78万人参加任职培训、保密教育培训、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培训和普法培训。推荐20名在职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培训。全年举办“新知学堂”专家讲座9期,内容涉及节能减排、森林城市建设和危机管理等方面,培训市级机关干部4578人次。

公务员考核。全市完成8.54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备案和75名市级机关下派各县(市、区)挂职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规范公务员队伍奖惩管理,评选推荐国家部委先进集体9个、先进工作者11人,全省先进集体9个、先进工作者29人。(居乃军 高 展)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完成324家市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审批。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95.2%。检查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情况。市人社局组织实施两次市直事业单位44个岗位公开招聘考试,2849人参加笔试,168人参加面试;配合市委组织部完成261名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考试工作,1296人参加笔试,803人参加面试。(居乃军 高 展)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2010年,全市接收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143人,接收军转干部家属全迁户50户、随调配偶32人。首次组织市直安置的营级以下军转干部参加文化考试,在网上公布文化考试成绩,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居乃军 高 展)

 

■人事考试培训 2010年,组织45项各类人事考试,4.56万人次通过审核并缴费报考9.40万科次,实际参加7.65万科次考试。全年查处考试违纪事件9起,处理违纪考生48人。组织43人参加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130多人参加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知识更新教育培训、84人参加市级机关任职干部培训。

新的市人事考试中心服务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标准化教室21个。(居乃军 高 展)

机构编制管理

■概述 2010年,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完成38个市级政府机构、158个县(市、区)政府机构和53个乡镇机构改革。全市精简县(市、区)政府部门55个、乡镇行政编制349个、乡镇事业编制2897个。整合教育资源,核减、增加教育系统10所学校教职工编制90名。优化、调整市直15个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完善机构编制年报统计数据库,调整38家行政机关机构编制信息库。全年办理机构编制审核、备案手续520人次。(黎小生)

 

■市级政府机构改革 2月9日,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扬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府部门组织实施机构改革工作。改革方案规定,市政府设置39个部门,即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委员会、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旅游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民防局、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园林管理局;市监察局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2月10日,市政府召开扬州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部署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2月26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编办)布置市政府工作部门“三定”工作。8月,市政府批复38个部门“三定”规定(市公安局暂未实施“三定方案”)。

(黎小生)

 

■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 5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批准7个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不含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并上报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审核批复宝应县、江都市、高邮市、仪征市4个县(市)设置24个政府工作部门,维扬区、广陵区设置20个政府工作部门,邗江区设置22个政府工作部门。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后,全市7个县(市、区)政府机构总数从213个精简到158个,精简25.8%。

(黎小生)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3月,扬州市召开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暨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启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宝应县、江都市、仪征市、维扬区、广陵区和邗江区6个县(市、区)53个乡镇参加乡镇机构改革(高邮市20个乡镇2008年通过省第二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验收)。改革后,6个县(市、区)53个乡镇行政编制从3499名精简为3150名,精简10%;乡镇事业单位由“七站八所”改为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村建环保服务中心、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五大中心”(1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镇增设一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机构数由784个精简为271个,精简65.4%;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由6358名精简为3461名(含各乡镇的畜牧兽医、水利机构编制),精简45.6%。(黎小生)

 

■“三责联审”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办法(试行)》精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协同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参与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工作。对高邮市和江都市市委、市政府3名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行政编制责任审核。对市物价局、市水利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新城西区管委会等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行政编制责任审核。(黎小生)

 

■事业单位登记年检 组织2009年度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市直371家事业单位通过网上年检,参检率100%,网上申报率100%,合格率100%。全市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黎小生)

信访工作

■概述 2010年,市、县(市、区)两级信访部门受理来信来访3.18万件次,比上年下降0.2%。其中,来信7033件,比上年下降5.1%;来访5888批2.4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16.3%和1.3%;集体上访976批1.6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20.7%和5.8%。市信访局受理来信来访1.04万件次,比上年上升3%。其中,来信2662件,比上年下降9.3%;来访1798批7759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37.9%和8.1%;集体上访244批5204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13.5%和1.2%。扬州市群众去省上访371批1131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6.8%和5%,其中群访35批509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5.4%和5%;进京上访196人次,比上年上升36.1%。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全市未发生有影响的信访事件。扬州市被省驻沪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上海世博会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奖牌。(娄广定)

 

■落实领导责任制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信访工作,主要领导带头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在各重要时段,市、县(市、区)两级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到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处理突出问题。对信访突出问题,落实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包案责任;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收阅的群众来信,要求由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阅处、亲自过问。坚持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市委常委、副市长按照分工开展下访、督查工作。市、县(市、区)两级党政领导全年接访590批2769人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接访148批851人次;解决问题562件,解决率95.3%。(娄广定)

 

■提高源头预防化解矛盾能力 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考核办法。全市信访系统开展“有效初信初访规范办理促进年”活动。市信访局制订工作规程,对来信来访的接待、登记、转送、交办、督查、答复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坚持百分之百登记、百分之百回复。举办两期基层信访干部培训班,500人受训。各级信访部门牵头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接待集体上访、突发信访等;主动协调会办跨地区、跨部门的问题;对一些可能反复的问题,现场调查了解,督促办理。群众重复信访明显减少,群众满意程度明显提升。

(娄广定)

 

■解决突出信访问题 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市信访联席办)全年开展9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交办重点信访事项1299件,办结率80%以上。全年开展两次信访积案化解活动,交办积案231件,结案208件,结案率90%。在全省征地拆迁专项治理工作中,市信访联席办、市信访局梳理排查、集中交办372件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办结313件,办结率84.1%。其中,省信访局交办200件,办结184件,办结率92%。

(娄广定)

 

■基层基础工作 开展“三无”(无进京集体上访和到省重复集体访、无历史遗留信访案件、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有影响事件)县(市、区)和“四无”(无进京集体上访和到省重复集体访、无历史遗留信访案件、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有影响事件、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和重复访)乡镇(街道)创建活动,5个县(市、区)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三无”县(市、区)。实行信访工作重点管理乡镇(街道)制度,完善信访工作“两员”(信访事项代理员、信访信息联络员)制,改变重点管理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被动落后局面。市、县(市、区)联动,开展系列信访法制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参与,成立扬州市涉法涉诉接待中心,在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设立接待窗口。市信访联席办牵头,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依法规范全市信访工作的意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规范信访秩序。

市信访局坚持全员督查、督办制度,主动牵头协调、会办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问题;每日梳理来信来访情况,每周编发一周信访动态,每月下发信访通报,重要情况及时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办理。各级信访部门加强信息收集、预警预报、形势研判等工作,开展政策调研,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娄广定)

民族事务

■概述 全市有4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8万,其中回族人口1.07万。全市有外来穆斯林约6000 人,除107名也门、约旦、叙利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留学生外,大多是从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到扬州经商人员。全市有1个民族乡(高邮市菱塘回族乡)、2个民族村(仪征市月塘乡龙山村、大仪镇河北村)和4个省级民族工作示范社区。邗江中学开设新疆班,有7个班、339名学生;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有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扬州市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新疆班有学生6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人。全市开放清真寺8处,有回民墓地12处4.67公顷,有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6家、领取清真标志牌的清真网点25家,确认清真基本供应点8家、来自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经营的拉面店105家。

2010年,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清真村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王清荣获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编撰工作先进个人。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8月,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宣讲“三个扬州”的内涵;组织穆斯林到社区开展“美化城市,夏日送爽”等活动,增强穆斯林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月31日,举办以“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曲江街道解放桥社区首届民族文化艺术节。社区居民自编自演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歌舞以及拉面表演、诗朗诵、快板等跟少数民族有关的节目,促进民族间交流,展示社区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年底,全市评选出15个民族工作示范社区、2个和谐小康村、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示范单位和10家清真拉面示范店。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 把好清真食品市场准入关。重大节日期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市区鸿兴饭店、好心情清真饭店、雪峰清真牛羊肉批发店及市区拉面店等12家清真网点及其食品卫生情况和进货渠道进行检查并建档,检查结果均符合要求。

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贸易企业。2010年,全市办理少数民族成分更改手续63件,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中、高考证明244件(高考证明5件、中考证明239件)。完成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拔赛工作。帮助2家民族贸易企业申报生产补助资金,4家民族贸易企业申报技术改造贴息贷款补助资金。经审批,扬州纪元有限公司获国家民委生产补助资金50万元,扬州漆器厂获国家民委技术改造贴息贷款补助资金8万元、江苏省配套技术改造贴息贷款补助8万元。全市6家民族贸易企业获国家2.88%贴息返还贷款资金481.69万元。

扶持少数民族贫困户脱贫致富。2010年,市、县(市、区)两级利用扶贫资金95万元,帮助149户少数民族贫困户脱贫达小康。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宗教事务

■概述 扬州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有教职人员712人、信徒约50万人。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211处,按教别分,佛教118 处、道教3处、伊斯兰教8处、天主教2处、基督教80处;按区域分,宝应县48处、高邮市47处、江都市46处、仪征市31处、邗江区24处、广陵区8处、维扬区3处、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处。全市宗教教职人员中,佛教491人、道教21人、伊斯兰教13人、天主教1人、基督教186人。全市有4个市级宗教团体、12个县级宗教团体。2010年,文峰寺获评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观音山禅寺方丈法融获评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

鉴真图书馆举办扬州讲坛20期。(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宗教团体自身建设 9月27~29日,扬州市伊斯兰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市伊斯兰协会第三届委员会,薛清当选会长。

实施《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完成市区11家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审计工作,指导建立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

组织城区阿訇述职述评;举办培训班,组织宗教团体负责人及教职人员学习《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中国天主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及《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编印宗教基础数据统计手册,完善基础数据。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宗教场所管理 2010年,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印发《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场所建设工作要点》和《201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抵御渗透和场所安全具体责任。将文明敬香列入城区佛教寺院日常工作重点,督查“贴、讲、收、送、配”工作落实情况。发布《关于市区“6·19”香期文明敬香的通告》,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城区观音山禅寺、大明寺周边文明敬香长效管理。

依法整治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至年底,劝散基督教私设聚会点20余处,取缔非法聚会点2处。

治理宗教活动场所环境。补充场所绿化,完善场所无障碍厕所、无障碍设施指示牌、无障碍道路等无障碍设施,实行场所环境专人保洁。

2010年,全市宗教系统未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获评市安全生产合格单位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宗教矛盾和纠纷调解 2010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协调扬州大学使用基督教“神在堂”和两幢牧师楼问题、祗陀林花园归还佛教问题和天主教在东关街262号、264号、270号房地产问题,推动宗教房地产矛盾和纠纷的解决。

召开两次穆斯林代表座谈会,听取对仙鹤寺修复、清真饭店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安排专人参加高旻寺“拜月活动纠纷”调查,协调观音山禅寺与文物单位的矛盾纠纷,解决大明寺僧人医疗保障问题,参与查处高邮如来庵、扬州某大酒店藏传佛教内地活动问题,配合公安机关查处仪征基督教非法培训活动。

(王清荣 郭宏芳 陈 鹏)

 

■鉴真大和尚坐像回扬省亲 参见第25页

外事工作

■外事接待 全年接待来自美国、挪威、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荷兰、英国、比利时、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瑞典、加拿大、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毛里求斯、巴拿马、厄瓜多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192批1517人次,其中有挪威贸工部部长特隆德·吉斯克、挪威驻上海总领事诺和平、德国曼海姆市长彼得·库尔茨、日本日立公共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森内康浩、德国VDE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检测所董事长言蔚德、美国PCC公司董事柯克·普利、比利时林堡省省长哈曼·任德斯、比利时布瑞市市长嘉布里埃尔、马赛克市市长让·克里默斯、比利时哈蒙特—亚珂市市长舒曼斯、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康逸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首席商务领事高大伟、瑞典驻上海总领事姚汉生、加拿大旺市市长凌婕舜、挪威克里斯蒂安森市市长佩尔·西古德·瑟伦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罗邦民、美国海蓝学院院长伯明翰、比利时安特卫普港港务局首席商务总监路克·阿诺特、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副校长约翰·科恩斯、美国纽约华人总商会会长徐家澍、太平洋经合组织常务副会长邹明荣、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仪征项目签约组副总经理海兹曼、美国众议院民主党党团执行主任乔治·谢弗林、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吴玉华、加拿大江苏商会会长蒋涛、英国政府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顾问嘉瑞宝迪、巴拿马—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莫福杰、荷兰泽兰省省长卡拉·佩斯、荷兰布雷达市市长范德维尔敦、厄瓜多尔驻上海总领事孔嘉铭、厄瓜多尔布埃那费市市长路易斯·赞布拉诺等。

(杨 乐)

 

■招商引资 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利用市赴国(境)外团组考察、培训、参展等活动在欧洲、日韩等地区招商,通过国外相关交往城市和友好人士协助招商,配合市相关园区开展汽车船舶、石化、机械、太阳能光伏、LED等产业链招商,利用接待重要来访机会招商,利用节庆活动开展招商,市外办驻欧洲、韩国两个办事处派员到广陵产业园和化工园区挂职,为园区招商服务。

市外办全年提供招商引资有效信息1.6亿美元,引进注册外资5780万美元。(杨 乐)

 

■对外宣传 邀请智利国家电视台、西班牙加泰罗西亚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产业时报》、《朝日新闻》等境外媒体和中新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和《能源》、《当代世界》、《人民中国》杂志等国家级媒体报道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2010中国扬州—海湾阿拉伯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合作论坛、第四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世界运河名城专家论坛和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等重大外事活动,以及扬州市“三新一网一书”(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产业情况和亲商、富商、宜商的良好环境。对到扬州参加访问、考察等活动的前国务委员唐家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进军,全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井顿泉,外交学会秘书长黄星原,荷兰泽兰省省长、女王特派专员卡拉·佩斯,韩国前国会议员崔载千,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首席委员、东京证券交易所会长西室泰三,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冬柴铁三,日本东亚地方政府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石原信雄,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等中外嘉宾和俄罗斯巴拉什赫、荷兰布雷达、意大利里米尼、法国斯特拉斯堡、奥地利维也纳、埃及伊斯梅利亚、日本奈良等世界运河城市和友城的市长、专家进行采访、报道。全年组织媒体宣传报道500多篇(条)次,组织撰写文章19篇(次)、调研材料11篇,拍摄资料图片2900多幅,制作照片资料U盘(光盘)87个(张)。

(杨 乐)

 

■外事管理 市外办全年下发因公出国(境)任务批件115批447人次,下发任务确认件21批47人次,确认省批件189批236人次,上报请示件62批381人次,办理护照签证307批835人次、通行证73批239人次。加强出国(境)管理,出台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履行初审职能,制止、调整、压缩出国(境)人员16批36人次。做好来华团组(外宾)邀请工作,全年发出邀请来华签证通知函电225批423人次。加强护照管理。加大护照签证办理审查力度,严格护照出入库制度,护照回收率99%以上。加强涉外工作管理、指导和服务,为企业涉外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联合市公安、教育、安全等部门,对申报涉外饭店、申请聘用外教的学校、申请涉外居住地的5家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全年协调处理10余件境内外涉外事(案)件。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完成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全市的活动情况调查,召开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小协调范围机制成员单位会议。加大办理APEC商务卡的力度。1月,扬州市举行第一批APEC商务旅行卡颁发仪式。扬州市企业家全年申办APEC卡100余张。

(杨 乐)

 

■缔结友城 2月,日本奈良市市长仲川元庸和议长山本清访问扬州,在扬州签署扬州市与奈良市缔结友好城市备忘录。

5月20~25日,以常务副市长张爱军为团长的扬州市政府友好团一行6人访问日本。5月23日,奈良市市长仲川元庸、扬州市常务副市长张爱军在奈良百年会馆签署《扬州市奈良市友好城市盟约宣言》和《扬州市奈良市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

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4月16~20日,由副市长弗兰茨·斯代尼克带领的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政府代表团一行3人访问扬州。16日晚,扬州市副市长闻道才与科尔丘拉市副市长弗兰茨·斯代尼克在扬州迎宾馆2号楼会见厅签署两市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

(杨 乐)

侨务工作

■概述 2010年,全市侨务工作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归侨侨眷、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侨资企业,接待来信来访40件(次),办结涉侨信访案件39件(次),结案率97.5%、满意率100%;接受捐赠475万余元,扶助学生110人;举办境内外招商招才推介会19场;引进外资注册项目8个,注册资金1.42亿美元;接待华侨华人580人次,其中海外高层次专业人士105人次。

2010年,扬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简称市侨办)获评全省侨务外联经科工作先进单位,市侨办人秘处、侨政处分获全省侨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侨务系统侨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维扬区双桥街道武塘社区获评全省侨务系统“五五”普法示范单位;高邮市高邮镇水观社区、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获评全省侨务系统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王 晔 王爱萍)

 

■侨胞考察投资 5月7日,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一行到宝应考察。

6月7~9日,马来西亚长征机构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徐秀生到高邮考察。

7月8日,由美籍华人马庆鸣组织实施的移动云计算项目签约落户仪征市经济开发区。

7月23~25日,日本大阪华侨江苏同乡会会长许士超率考察团到仪征考察、磋商“日本工业园”和“日本四季生态花园”建设项目。

(王 晔 王爱萍)

 

■侨胞公益捐赠 新加坡华人郭晓清捐款10万元为家乡宝应县小官庄镇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添置活动器材和教学设施,新修一条水泥路,出资请剧团为乡亲演出。

(王 晔 王爱萍)

 

■服务招商引智 3月31日~4月9日,高邮市侨办组织经贸考察团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招商推介、考察访问,考察团在国外举办6场商机说明会、座谈会,考察林木生集团、齐力集团、科士威集团、马星集团等10多家上市集团公司,拜访100多位华人华商。

应大阪华侨江苏同乡会的邀请,4月1~4日,仪征市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外经贸局、财政局、侨办组团到日本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4月24日,市侨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邀请的“海外博士团”一行13人到扬州参观考察。

4月,印尼著名侨领、印尼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主席、友光集团总裁陈大江被高邮市政府聘请为高邮市经济发展顾问。

6月29日,由江苏省侨办、扬州市政府主办,扬州市侨办和邗江区政府承办的2010“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扬州站活动开幕式暨项目座谈会在扬州金陵大饭店举行。

12月13~15日,市政府主办、市侨办和广陵区政府联合承办2010“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扬州广陵行”活动。(王 晔 王爱萍)

 

■服务归侨侨眷侨企 2月8日上午,市侨办、市侨联举行迎新春市区归侨侨眷餐叙会,市侨办、市侨联领导与市区30名归国华侨与侨务工作者同庆新春。

4月下旬~5月上旬,江都市侨办开展以“走侨企、分侨忧、聚侨力”为主题的“走进侨港资企业”专题调研活动。

9月15日,市侨办、市侨联联合召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暨迎中秋座谈会,向到会的22名归侨代表通报市侨办、市侨联执行侨法、维护侨权、纾解侨困等方面情况。

(王 晔 王爱萍)

港澳事务

■名城扬州港澳行 3月22~28日,市委书记王燕文率团到香港、澳门举办为期一周的名城扬州港澳行活动,围绕促进扬州与港澳的交流合作,开展各项拜访活动23次,拜访特区政府和经济、金融、工商界以及侨界新老朋友;举办新春联谊会5场,邀请240多名港澳各界人士参加联谊交流活动。邀请300多名香港、澳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2010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名城扬州港澳行活动共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7.54亿美元,协议外资9.1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21个,总投资10.59亿美元,协议外资5.68亿美元。各县(市、区)、开发园区利用名城扬州港澳行平台,洽谈项目67个。广陵区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2.8亿美元。化工园区与香港建滔化工集团签署5万吨级码头仓储和25万吨轻油芳构化项目,总投资额6200万美元。(杨 乐)

■港胞考察投资 4月20~21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林到扬州考察。

6月7~9日,香港有机美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林来璋到高邮考察。

6月11~12日,市侨联和维扬区委、区政府邀请香港南安公会司库、香港世朗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智灿一行4人到维扬区考察,洽谈高科技热敏纸项目,双方签订总投资36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80万美元的项目协议书。

8月15日,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一行8人到扬州,参加该校与香港文汇报江苏办事处(位于江苏信息产业服务基地(扬州))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签约仪式。

8月20日,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苏锦梁一行到扬州考察,并参加香港人才交流中心扬州基地暨江苏迈创科技公司开业仪式。

(王 晔 王爱萍)

 

■港胞公益捐赠 2010年,港胞熊家荣、阎秀兰夫妇捐资57万港元(合50万元),在江苏省高邮中学设立“熊家荣奖学金”。

8月16日,扬州市举行“隆星教育发展基金”奖、助学金发放仪式,向97名学生发放奖、助学金19.49万元。其中,参加全省“中学生学科素质能力展示活动”获一等奖的学生及“全国(省)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分别获1000~1500元奖学金,40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分别获每人5000元、3000元的助学金。该基金由港胞程余斋、辛德俊于1992年10月捐资设立,市侨办代为管理。(王 晔 王爱萍)

涉台事务

■概述 对台经济。全市新批台资项目130个,总投资38.5亿美元,注册台资27.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2.8亿美元。截至年底,全市有台资项目1300多个,其中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项目10个。全年办理赴台经贸考察手续89批447人次,其中市、县(市、区)政府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化工园区经贸考察团24批184人次。市领导王燕文、洪锦华、闻道才、王少鹏先后率团到台湾开展经贸考察活动,在台签订一批扬台经贸合作项目。全年邀请并接待台湾客商81批488人次,其中“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邀请并接待台商5批86人,他们中有台湾工业总会常务副理事长、台玻集团董事长林伯丰,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乡林集团董事长赖正镒,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刘璟芳,台北101金融大楼董事长林鸿明,台湾李国鼎数位知识促进会秘书长李伟等重要台商。开展台商服务工作,全年市、县(市、区)台办走访当地台资企业,向政府反映台商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台资企业在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台商办理签证、协调解决台商子女就学、车辆办证等事务。全年受理市委、市政府和省台办交办涉台投诉案件3件,结案率100%;受理台资企业投诉18件,结案率90%;受理台胞、台属来信来访10件,结案率100%。2月20日,市台办获评2009年度市级机关部门引荐外资先进单位和招商引资十佳优质服务单位。

对台交流交往。全年办理非经贸赴台交流团组19批65人,其中副厅级干部4人。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派员随省法官协会到台湾,开启江苏、台湾法务交流新篇。接待台湾文化交流团组8批166人、旅游台胞8.27万人次。4月11日,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夫人江陈美惠为团长的雅乐合唱团在扬州大剧院与扬州老干部合唱团同台举办“两岸情”联欢晚会;9月20日,台湾爱乐剧工厂双城恋曲剧组在扬州大剧院上演《双城恋曲》;台湾扬州同乡会组织访问团到扬州作“文化寻根之旅”;台湾艺人凌峰、学者柴松林在扬州讲坛分别主讲《八千里路云和月,见证历史大变迁》、《经济生活新面貌》。

对台联络。全年接待台湾联络团组6批93人,其中有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苗栗县县长刘政鸿、新店市市长王美月等重点联络对象。

对台宣传。2010年,扬州市接待台湾17家媒体记者31人次,编辑内刊《扬州台情》12期,寄发给台湾扬州同乡会《扬州剪报》12期,收到台湾扬州同乡会《扬州乡讯》4期。开展入岛宣传。9月下旬,邀请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旺报》、中天电视台、中时电子网等记者参访团一行9人到扬州采访扬州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中国时报》、《旺报》、中天电视台、中时电子网记者回台后,在同一时段内专题报道扬州,扩大扬州在台湾的影响。组织扬州记者入台。9月2日,扬州电视台、《扬州日报》记者随市政府经贸考察团到台湾,采访9月3日冶春茶社(台北店)开业和市政府经贸考察团在台湾活动情况,增强涉台宣传效果。建立扬州台办网络发言人制度,发布扬州市涉台权威信息,回应、处置网民各类涉台投诉、咨询,把党和政府的涉台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骆礼国)

 

■省领导在扬州会见吴伯雄 5月2~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夫妇一行13人到扬州参访。3日下午,吴伯雄在扬州讲坛作《因缘与福报》演讲。3日晚,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在扬州迎宾馆会见吴伯雄一行。吴伯雄高度赞扬扬州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古城风貌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要向更多的台湾同胞推荐介绍扬州和江苏。(古 刚)

 

■市领导会见宋楚瑜 11月2~4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9人到扬州参访。2日,市委书记王燕文在迎宾馆会见宋楚瑜一行,并介绍扬州的发展情况。在扬期间,宋楚瑜一行参观“双东”历史街区、双博馆、扬州美术馆“八怪书画展”、史可法纪念馆和城市风貌,游览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古 刚)

■王燕文率团到台湾考察 9月2~10日,市委书记王燕文率扬州市经贸考察团到台湾作经贸考察。考察团先后组织“百年老字号”冶春茶社(台北店)开业庆典,扬州市石化项目推介、旅游服务业项目推介、呼应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扬州(台北)商机说明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拜会连战、王金平、江丙坤、林丰正、詹春柏、星云大师、吴志扬等知名人士和王文渊、徐旭东等重要台商,签订一批招商项目。

9月3日,扬州冶春(台北)店举行开业庆典,台湾知名人士王金平以及台湾行业公会代表等100多名嘉宾应邀参加,台湾9家主流媒体报道开业庆典情况。9月4日,考察团在台北亚太会馆举行扬州(台北)旅游推介会,台湾旅游业界、新闻界100多人参会。9月5日,考察团在台北君悦大饭店组织“扬州—台北石化界企业家恳谈会”,台湾远东新世纪、东联化学、长春化学、大连化工、台塑集团、国光石化、奇美实业、苯乙烯、石化合成、立大集团、中石化等30多家知名石化企业的65名代表参会。9月6日,考察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呼应ECFA——扬州(台北)商机说明会”,200多名台商参会;9月8日,考察团在亚太会馆举行“扬州服务业·新城西区(台湾)产业推介会”,展示扬州新城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蕴含的巨大商机。

在台期间,扬州市旅游局与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旅游信息互通、发展空间互拓、互访机制建立、旅游产品互推和旅游客源互送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新城西区管委会、中华海峡两岸产业资讯化促进会和台湾威京集团三方共同签订《新城西区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三方合作方向和重点。

考察团与远东集团签署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投资合作意向书,与有关企业签署年产500兆瓦晶硅太阳能组件、年产400万片蓝宝石衬底基板、年产25万片投射电容式触控显示屏生产线等项目投资协议,与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签订合作共建CPC(扬州)教育培训基地初步框架协议;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协会对接和落实2011年第二届苏台大型春节灯会在扬州举办的具体事宜;到高雄佛光山拜会星云大师,邀请大师11月回乡主持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大典。(骆礼国)

 

■洪锦华率团到台湾经贸考察 5月20~27日,市委副书记洪锦华率市经贸考察团到台湾开展为期一周的经贸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团考察台湾的工商业、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拜会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台北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鸿明、宝成国际集团董事长蔡其建、大连化学副总经理朱正章、亚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副厂长何恒张、乡林建设专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吕理全、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及农业旅游发展协会负责人洪崇仁等数十位台湾企业家、农业农村专家,向台湾各界推介扬州投资环境和合作机遇,邀请台湾企业到扬州投资置业、观光旅游。考察团先后考察台北县文山农场、台中县隆谷养菇场、中社休闲观光花海基地、丰源花卉苗木市场、台东新光兆丰农场等,推介仪征枣林湾生态园、高邮邮文化、高邮鸭集团等,宣传扬州农业和知名农产品,与台湾朋友就双方农业合作达成意向协议。(赵晓艳)

政府法制

■推进依法行政 2010年初,扬州市出台《关于2010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目标,分解责任。7个县(市、区)相应出台年度意见和责任分解表。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2月24~25日,省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组到扬州考核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结果,扬州市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在苏北、苏中地区名列第二。

4月,出台《扬州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5月,出台《2010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标准》。市委、市政府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48个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法制工作评先工作。全市新命名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21家,评选出2010年度政府法制机构先进单位10家、政府法制工作先进个人10人、政府法制信息工作先进单位13家、政府法制信息工作先进个人13人以及“十佳行政执法标兵”和“十佳行政执法卷宗”。(葛 辕)

 

■规范性文件管理 2010年,全市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57份,其中市政府文件12份、市政府部门文件29份、各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文件16份。对22份省法规、规章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全部按规定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报备。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方式,畅通民意渠道,实行“开门立法”。《扬州市养犬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通过《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电台、扬州电视台、“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简称市法制办)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意见和建议近400条。试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制度。2月,召开相关部门、社区居民和社区主任代表、政府“立法”咨询员座谈会,对有关优待老年人的3份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政策评估。创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方式。对2009年报备的69份规范性文件,在常规审查的基础上,由10名市政府“立法”咨询员和相关部门法制机构进行交叉审查,召开4场规范性文件备案评审交流会。(葛 辕)

 

■行政执法监督 优化行政执法方式。2010年,市法制办开展行政指导试点工作。确定宝应县、扬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物价局为试点单位,征求社会各界对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评估试点工作成果,筛选行政指导典型项目。推行说理式执法。7月,召开全市说理式执法文书工作推进会,提出说理式执法文书比例要求。各执法部门改进执法方式,引导执法人员讲清法理、事理和情理,做到事前劝说到位、事中劝诫到位、事后劝勉到位,体现和谐的执法效果。

轮训行政执法人员。2010年,全市培训行政执法人员777人,2008~2010年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2061人,市直部门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均参加轮训,完成全市行政执法人员三年轮训任务。

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6月,市法制办对上半年报备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查,并现场点评。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全年报备重大行政处罚案件532件。

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12月,出台《扬州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暂行办法》、《扬州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及公告暂行办法》、《扬州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及证件管理暂行办法》。全年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8件。指导并督促有行政处罚职能而多年未履行职能的部门履行职责。2010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查处4件行政处罚案件,推动近百家单位主动办理公积金缴存手续,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葛 辕)

 

■行政复议与应诉 全市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05件,受理184件,审结143件(维持64件,变更1件,撤销2件,确认违法4件,调解2件,申请人撤回69件,驳回行政复议申请1件)。其中,市法制办收到向市政府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44件,受理38件,审结35件(维持12件,变更1件,确认违法4件,申请人撤回17件,驳回1件);县(市、区)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6件;市直部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5件。4月,市法制办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意见》;5月,召开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推进会,组织与会人员现场观摩行政应诉案件庭审。市法制办全年办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案件52件,比上年增长33.3%,其中直接办理行政诉讼4件(法院判决维持3件,当事人撤回1件)。全市一审行政应诉案件199件,开庭102件,行政首长出庭92件,行政首长出庭率90.2%。(葛 辕)

■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 2010年,市法制办关于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获全省政府法制工作创新奖。

行政复议办案场所建设。2010年,市法制办投入50多万元建成行政复议听证室和行政复议接待室。高邮市、仪征市等建成行政复议办案场所,维扬区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立复议接待室,市农业委员会设立专用复议听证室。

行政复议机构建设。2010年,江都市、邗江区等4个县(市、区)政府法制办增设独立的行政复议科室。全市各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专职工作人员5人。市、县(市、区)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全年核拨专项经费70余万元。

行政复议人员管理。8月,举办全市行政复议应诉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全年换发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证书270余本。

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建设。市法制办出台《扬州市行政复议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的意见》,联合市律师协会开展“百名律师行政复议信息联络员”工作,召开律师行政复议信息联络员代表座谈会,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律师协会的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处理的合理分流。(葛 辕)

行政审批

■概述 2010年,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简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结行政审批和配套服务事项19.25万件,服务对象月均满意率99.9%,收到服务对象赠送的锦旗114面。

(李顶雁)

 

■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 市政府召开全市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推进会,落实“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部门行政许可处室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网上办理;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市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规范办理到位”工作。市政府公布第四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至年底,244项行政许可事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占市级公布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的86%,达到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李顶雁)

 

■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完善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改造视频监控系统,增加音频监控功能,改进服务评价器,增强系统监察效果。成立交联审批改革组和政府信息公开组,推进并联审批改革和政务公开工作。以餐饮企业注册登记为试点,采取边制作和完善操作软件、边联动办理的方式,先后分3批推进并联审批工作,涉及化学危险品运输、药品经营等6类事项,对工商注册登记中涉及前置审批的事项全部实施并联审批。实施重大项目办理跟踪机制,编制市政府重大工业项目目录,要求各窗口提升服务水平,对重大项目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李顶雁)

 

■服务窗口规范化 组织开展“双争”活动,制定“争创标准化服务窗口、争当标准化服务个人”实施方案和衡量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分析和通报,宣传推广先进窗口和先进个人经验。印发《关于统一启用新的行政审批专用章的通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窗口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统一使用新刻制的“行政审批专用章”。建立电话回访服务对象制度,总结分析和通报每月电话回访收集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窗口重视服务质量,保持高满意率。组织服务技能培训、测试和竞赛,举办行政许可法、档案管理知识、服务礼仪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新进市行政服务中心的45人经考核全部达到普通话测试三级甲等及以上水平。(李顶雁)

机关事务管理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2010年,扬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市机关事务局)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成立节能管理处,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实行量化考核,推动公共机构低碳运行。市机关事务局对市机关各单位2009年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核算、分析;组织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参加全国和省节能知识竞赛;组织各级公共机构参加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市政府机关大院内展示宣传节能产品(节能设备)。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下达2010年节能降耗指标任务。统计汇总全市各机关单位2010年度上半年能源消耗情况,抓好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节能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统计;制定《扬州市创建绿色机关考评意见》、《扬州市绿色机关考评内容》,起草扬州市“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划。为市级机关购置智能移动式电源节能插座(电脑插座、空调插座)500只、节能灶具1台,落实机关大院内新光源太阳能光伏节能项目。(曹 妍 雷呈建)

 

■机关公务用车管理 加强市级机关各部门公务用车管理,印发《市级机关驾驶员行为规范》,将公车管理工作从车辆延伸到驾驶员。全年经集体会审同意购车46辆,其中使用财政经费购车19辆;报废无使用价值的旧公车16辆,回收尚有使用价值的旧公车7辆。(曹 妍 雷呈建)

政协扬州市委员会

■概述 2010年,市政协召开6次常委会议、6次主席会议、1次专题评议会,完成调研视察课题9项,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递交相关调研视察报告,围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履行职能。

调研、视察。分别就推进扬州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旅游经济发展、古城保护与利用、“十二五”规划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海外人才资源汇聚、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养老和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特殊人群教育与管理、文明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学前教育、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视察、协商讨论、建言献策。

民主监督。运用政协例会、调查视察、通报座谈等形式组织委员就扬州市社会经济建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组织专题视察公安、教育、房管、卫生、绿化造林、低碳节能住宅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商品检验检疫、物价、城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税、法院、检察院、水利、交通等工作;选派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参与政务公开、机关作风等视察、检查活动;组织政协委员评议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情况。

关注民生。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就保障型住房建设、老小区综合整治、商业噪声扰民、健身器材更新维护等民生问题开展调研协商,提出建议。整理报送《政协内参》、《社情民意》34期,为党政领导了解社情、掌握民意提供信息,推动一批问题的解决。

提案与办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召开以后,征集委员提案522件,立案515件,其中5件重点提案由主席分工牵头督办。坚持专门委员会联系对口部门推动提案办理,各专门委员会协助督办26件提案。召开提案见面协商会、提案见面答复会等承办部门与相关提案人集中协商答复活动,对委员反馈“不满意”的提案,组织重新办理。截至10月底,所有立案的提案全部办复。其中,所提问题解决和基本解决的提案239件,占总数的46.4%;意见被采纳、有待逐步实施的提案259件,占总数的50.3%;因各种原因暂不能实施的提案17件,占总数的3.3%。市政协在“界别活动周”期间收集的意见中,有107件交市政府各承办单位办理并收到书面答复。开通网上征集提案线索平台,拓宽各界群众参与提案工作的渠道。(徐晓明 许 勇)

 

■政协六届三次会议 1月18~21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三次会议。市委书记王燕文到会并作题为《坚持以民为本 建设幸福扬州》的讲话。徐益民作市六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赵南军作市六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谢正义到会并讲话。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王燕文讲话,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市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视察维扬经济开发区、广陵信息产业基地、杭集工业园等地工业项目建设情况;分5个大组与市领导座谈协商。会议通过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决议。(徐晓明 许 勇)

 

■政协常委会议 1月5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的说明并进行分组讨论,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议题与市委、市政府进行民主协商,协商通过关于召开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决定、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会议日程、秘书长名单、副秘书长名单、决议起草委员会名单、委员分组及各组召集人名单、大组协商分组及各组召集人名单,讨论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及报告人。

1月19日和21日,市政协分两段召开六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会议听取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情况汇报,讨论、通过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决议(草案),通过《扬州市政协2010年工作要点》。

3月16~17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会议听取扬州市新一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通报,部署下一阶段市政协工作,通过委员和人事调整名单,组织常委围绕“提升城市品质”课题到杭州市考察调研。

7月14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四次常委会议,专题评议园区转型升级。会前,市政协组成4个专题督查组,分别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都市、仪征市、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调研、视察,形成督查评议报告。

11月1~2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五次常委会议,与市政府专题协商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会议组织常委视察南门遗址展示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工艺坊等新建文化旅游设施,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关于2010年度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通报;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发言。

12月31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的说明并进行分组讨论;专题协商扬州市古城保护和利用工作,协商、通过召开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决定和有关事项,讨论并原则通过《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常委会书面报告2010年度工作情况。会议协商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扬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定于2011年1月15~18日在扬州举行。

(徐晓明 许 勇)

 

■政协主席会议 4月9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就“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议题与市政府协商。会议听取并讨论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情况通报以及市政协城乡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所作发言。

5月6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二次主席会议,就“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建设”议题与市政府协商。会议听取并讨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的情况通报以及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所作发言。

6月2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三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和评议扬州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情况。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府情况通报,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分专题作评议发言。

8月5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就“汇聚海外人才资源”工作与市政府专题协商。会议听取并讨论市侨办、市台办、市外办等部门情况通报和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所作发言。

9月1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就“推进扬州市特殊人群教育和管理工作”与市政府协商。会议听取并讨论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情况通报和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所作发言。

12月7日,市政协召开六届二十六次主席会议,就“发展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市政府协商。会议听取并讨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情况通报以及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代表专题调研组所作发言。

(徐晓明 许 勇)

 

■全市政协工作会议 12月21日,中共扬州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2005年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新思路、新举措。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正义主持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徐益民总结和部署全市政协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观看《创新政协工作,推进扬州发展》电视专题片,中共江都市委、宝应县政协党组、广陵区政协党组、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教育局党委等单位作交流发言。

(徐晓明 许 勇)

 

■界别活动周 5月6~12日,举办2010年度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活动。市、县(市、区)两级政协2000多名委员紧扣“倾听民声、广纳民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主题,组织186项集中活动,联系群众上万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600多条,形成创建工作评议意见27份。6月10日,市政协召开“千名政协委员议文明、促创建”专题民主评议会,各界别小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民主评议,建言献策。《人民政协报》在7月3日头版头条以《有序的绿色通道——扬州市政协专题民主评议活动纪实及启示》为题报道市政协2010年度“界别活动周”情况。

(徐晓明 许 勇)

 

■扬州政协论坛 9月21日,市政协围绕“提升城市品质”主题,举办2010年度扬州政协论坛。此次论坛征集论文120多篇,内容涉及城市结构与功能、品味和特色,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城市文化与市民素质等方面。

(徐晓明 许 勇)

 

■加强与委员联系 坚持政协领导分工联系委员小组和委员制度。各专门委员会定期向委员通报政协和专门委员会工作情况,组织委员参加各项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活动,协助联系委员小组开展活动。4月14日,举办“委员活动日”活动,组织200多名委员听取扬州古城遗址保护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情况通报,视察小盘谷、琼花观、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万花园、扬派盆景博物馆等地,实地了解扬州城遗址保护工作。5月6~12日,举办第四次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活动。10月14日,围绕“发展旅游经济”主题,组织驻县(市)市政协委员视察宝应大道、宝应博物馆、宝胜集团、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听取宝应县委、县政府的情况汇报。选派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行风评议员,参与行风监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视察检查活动。通过扬州电视台《TV提案365》、《扬州日报》《政协之声》专栏、政协网站、《扬州政协》会刊发表委员对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建议、提案,宣传委员参政议政的成果和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徐晓明 许 勇)

中共扬州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监督检查 2010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推动全市4批177个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落实,确保新增22.8亿元投资计划安全落实到位,受到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省扩大内需检查组、国家发改委稽查办、审计署南京特派员办事处肯定。加强对援建四川九龙地震灾区建设项目和抗震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扬州市援建项目全部交付使用,做到质量优良、账目干净、干部安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创一申”工作专项督查,制定问责办法。12家单位54人因创建工作不力被问责追究。协助市委召开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典型案例通报大会。

(李 颖)

 

■反腐倡廉教育 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简称廉政准则)。市纪委就廉政准则的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十个一”活动:编写一本融条款内容、相关法规、案例剖析于一体的辅导读本;开展一次网络宣传互动,市及部分县(市、区)、部门纪委主要负责人通过《党报在线》网络平台,与网民“面对面”交流廉政准则学习贯彻情况;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系列活动;开展“一把手”系列专访,在《扬州日报》刊登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系列学习体会文章;播发一期手机短信,向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发送“八个严禁”内容;组织一次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辅导,听取廉政准则辅导讲座;协助市委组织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观看中央纪委副书记干以胜的报告录像;组织一次学习宣传工作专题检查;开展一次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知识测试,测试结果,平均得分98分以上;组织一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电视知识竞赛,各县(市、区)由2名领导班子成员和1名正科职领导干部组成代表队参赛。

开展分类分层次反腐倡廉教育。市纪委制定《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的工作意见》,督促各系统、各单位结合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分别制定廉政教育方案。实施分类分层次教育,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首次“5·10”、“12·9”党风廉政教育日活动,针对县处级、乡科级和一般干部分别编印廉政教育读本;面向市直机关行使审批权、管理权、执法权的450名中层“实权人物”,组织专题廉政教育;面向大学生村官,开展“强素质、树新风、保廉政、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面向社会大众,组织廉政文化小戏小品比赛、廉政书画大赛、廉政诗文朗诵比赛、廉政电视讲坛以及廉政文艺“三下乡”等系列活动。扬州市选送42幅作品参加省廉政文化美术作品展,获佳作奖3个、优秀奖5个、入选奖13个。廉政题材扬剧《县长与老板》公演百余场,入选世博会期间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发挥警示教育基地作用,全年有25个系统142家单位1.4万多人接受警示教育。

(李 颖)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召开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见》,分解落实13项重点制度建设任务。下发《扬州市加强县处级党政正职监督暂行办法》、《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汇报廉洁从政情况的暂行办法》、《扬州市拟担任市管干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暂行规定》、《扬州市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基本规范(试行)》。改进“反腐倡廉好制度”评选标准,着重考量制度执行效果。5月,市纪委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集中调研检查廉政准则学习宣传贯彻情况、各层各级制定的“扬州市反腐倡廉好制度”执行情况。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宣传、推广各地“好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启动构建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库,完成基本框架。4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在扬州召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座谈会,市纪委作大会发言,介绍构建具有扬州特色的制度体系的经验和做法。围绕示范工程、教育工程、制度工程、监督工程、网络工程、保障工程等六个方面,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项研究,召开“农村大监督”机制理论研讨会。(李 颖)

 

■案件查办 2010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到信访举报2204件,新立案件671件,其中县处级干部案件7件,比上年上升75%;652人次受到党政纪处分;挽回经济损失3179.11万元。查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副主任范某受贿案、广陵新城管委会原主任卜某受贿案等。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设立案件管理部门,督查县(市、区)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和安全工作。建立办案专业陪护人员队伍。建立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集体排查机制、“两规”案件“一案一档”机制,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全程管理。出台《关于实行初核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涉刑案件党纪处理工作的意见》,初核审理案件11件。制定《关于对简单案件、特殊案件简化办理程序的意见》,提高办案效率。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提高信访接待水平,查办信访案件。开通网上“QQ信访接待室”,加强“12388”信访举报电话管理,开展“接访特派员”下基层接受群众举报活动。强化信访监督工作,实现信访监督、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的信息共享。(李 颖)

 

■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市纪委印发《扬州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暂行办法》,开展对43个市、区两级部门和承担民生重点工程的10个部门、行业的行风评议活动,公开通报评议结果。推进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工作,市区65个行业协会中,有1个注销、54个与机关脱钩,市级机关146名干部退出行业协会。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清理摸排工作。对《行风热线》节目进行新一轮改版,调增两档群众随机提问和与部门行业连线的节目。12月,省、市、区三级联动,在广陵区举办一期《行风热线》户外活动。扬州市在纠风工作中探索建立维护群众利益“四民”(民情采集点、民意代言人、民情恳谈会、民间评议团)载体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纠风办和省纠风办的肯定。推进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治理工作,联合民政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监督组织建设的意见》。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年表彰7个乡镇(街道)。查处公路、河道“三乱”(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案件。加大对社保资金和扶贫基金的监管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市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管理、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等进行专项治理。制定《关于建立制度廉洁性评估备案机制的暂行办法》,对部门制定的制度是否合理设置自由裁量权事项,办事流程是否科学、规范、公开、便民,权力行使是否设置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和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等可能存在的廉洁性问题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作出相关处理。全年审查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涉及评估内容的新制度20多项。(李 颖)

 

■效能监察 推进重大项目效能建设。在全市交通、城建、民生和产业等四大领域328个重大建设项目中,选择20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立项目建设单位、主管单位、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施市纪委、监察局领导挂钩督查,对项目建设进度、规范实施、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廉洁服务等6个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和跟踪问效。开展淮河流域环境保护专项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秸秆禁烧全量还田专项督查。对江六高速、宁启铁路扬州段征地拆迁等项目进行4次专题督查,下发督查通报7期。提高效能监察科学化水平。在邗江区、市环保局实施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指导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先行开展绩效评估。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行政机关、权力事项、电子监察全覆盖,以优秀等次通过省考核检查组验收。督促国土部门查处土地违规违纪问题,全年立案10件,党、政纪处分5人。查处维扬区经圩村老年公寓变相出售问题,追究6人刑事责任,党、政纪处分2人,行政问责9人。开展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专项效能监察。2010年,市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受理投诉101件次,对12人实施责任追究。(李 颖)

 

■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开展2009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抓好检查后整改措施的落实;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对分管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年度检查考核的制度,确保市、县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组织江都市开展县(市)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加强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通过设立网络、电话举报平台,发送廉政短信,播放廉政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廉洁过节氛围。开展制止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金礼券活动,在银行设立“购物卡上缴廉政专柜”。全年有182人次上缴购物卡价值12万余元、礼金礼券23万余元,全市“510”账户入账306.4万元;压缩出国(境)经费29万余元。

加强对党政正职监督。出台《关于加强对县处级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办法》,修订《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汇报廉洁从政的暂行办法》,将原先“一把手”向市纪委全委会汇报升格为向市委全委会汇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权威性。10月18日,维扬区委、高邮市政府及市级机关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委会汇报廉洁从政情况。“市委全委会集体问廉县处级党政正职”项目获省纪委“工作创新奖”一等奖。(李 颖)

 

■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 排查全市2008年以来立项、在建、完工、竣工的1118个规模以上建设项目,查出问题2275个。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52件,党、政纪处分52人,其中26人被移送司法机关。组织开展政府投资工程监理行为专项检查,5家监理企业和22名监理人员获不良记录。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在扬州门户网站和各试点单位网站开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推行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省监察厅、省住建厅在扬州市召开全省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推进会。全面清理、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制度,梳理制度169项,其中保留147项、废除7项、修改15项,新建制度16项。(李 颖)

 

■“群众满意学校、群众满意医院”创建 扬州市从2010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开展“群众满意学校、群众满意医院”创建活动,并将2010年定为“深化治理强基年”。全市确定108所学校和52所医院为首批推进单位,建立优质服务、社会沟通和监督管理三大创建体系。推行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清理、规范公办改制学校,有2所学校被收回公办。加强对基本药物遴选和采购工作的监管,对广陵区、维扬区和仪征市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试点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加大对2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市级机关门诊部落实省标药品遴选工作的监管力度;开展规范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行为试点、推进工作。(李 颖)